小東是我們班的一個很“特別”的學生,聽說他的“特別”是小學就出了名的。大家都不把他當正常人,因為他的行為總是很古怪,他經常自言自語,嘟嘟囔囔的不知道在說什么,好像要通過這種念叨來發泄自己的不滿。他遇到什么事兒都在抱怨,特別是跟錢有關的事兒。只要涉及到錢,他就會大叫“天哪,這么貴!”,不管是幾塊還是幾百,他都會特別驚訝,就像戳到了他的痛點一樣。
平時大家喝水用過的礦泉水瓶,學生們會收集起來,最后一起賣掉來當班費,但是這個孩子要把自己的每個空瓶子都帶回家,因為覺得每個瓶子都好值錢。而他平時多數時間也總是皺著眉頭,唉聲嘆氣,好像人生中有經歷了很大的磨難。
后來我了解到,他父親這樣形容他們的夫妻關系:每天晚上回家,各自玩兒手機,沒有交流。到了周末,父親想開車帶全家出去玩兒,孩子母親就會不同意,因為擔心會花錢。
偶爾全家人出去聚餐,小東會表現得格格不入,讓他父親覺得顏面丟盡。好吃的不吃,只肯吃最便宜的,即使一桌子菜已經點好上桌,他也寧肯自己一個人去默默吃泡面,而且怎么勸都不聽,這讓孩子父親的無名之火一路上躥,情急之下還會動手。
他父親說,以前孩子特別陽光,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竟然變成了這樣。說完還給我看了他珍藏在手機里孩子小時候的照片。照片上,小東的眉頭舒展著,笑的很燦爛。
但是現在,這個孩子不知道怎么了,總讓人操心。在學校,他每天都會做出一些讓老師很頭疼的事兒。老師要求拿出書本的時候,他可以在書包里找一個節課,最后告訴老師找不到。他的桌子周圍像垃圾堆一樣,堆滿了書、本子、卷子以及衛生紙等,但是每次讓他收拾完以后,一節課的功夫,桌子的周圍就又變成一個“小垃圾堆”了,屢教不改。
平時有什么活動的時候,能從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很渴望參與。可是,每次他都說“這個活動肯定沒有我,我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做不好,肯定不行。”
每次成績出來,他一看到分數,還沒有關注別人的成績,他就開始嘟囔“肯定又墊底了,哎!”,但事實是,他的成績還是處于中等的位置。
每次看到這個孩子都能感覺到他身上散發著的憂郁氣息,和刻進骨子里的自卑。
雖然他的身上確實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的智力是正常的,可惜的是,他自己卻從不這么認為。
后來通過慢慢接觸我得知,即使他的成績取得了進步,也得不到父親的表揚,只要在家,他總是被否定。
他的父母很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情緒上有一點不對,父母就打電話來詢問是不是孩子出現了問題。
平時隔三差五的總能接到孩子父親打電話來對學校提出各種的質疑和意見。
有一次,學生們出去進行自主性學習,回來的時候,他的公交卡被同學拿走了,他媽媽首先想到的是給老師打電話,而不是去把孩子先接出來,或者告訴孩子想辦法先出來。
從一些事情看出,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們的思想更不“富裕”,他們將自己的無奈和不滿都傳遞給了孩子。也許他的父母認為,如果他們的家庭條件好一些,也許孩子就不會這樣了。但是,家庭條件真的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嗎?
這讓我想起了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
他生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他連讀大學的錢都是很親朋好友拼湊的,可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卻將他培養上了北大。
俞敏洪小時候,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他看到父母天天都在勤勞地干活。他的父親是一個架大梁的木工,經常幫別人干活,但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會為錢財而與別人發生什么爭執和沖突,勤勞、厚道地過著自己悠閑、平靜的日子。而母親也為人寬厚,喜歡熱心助人。有一天要下大雨,鄰居家里沒人,他的母親就帶著他先把隔壁家的谷子收完,才去收自己的,可是收完領居的谷子,大雨就來了。
正是這樣的父母,讓俞敏洪變得實干、不計較,同時也愛幫助人,因為他相信,幫助別人,別人也會用另一種形式回報自己。
在北大讀書時,打掃衛生和打水最多的就是他,因此在同學們心目中,他是個好人。畢業后俞敏洪創辦新東方培訓學校,小有所成,但要想把事業做大必須依靠北大同學。為此,1995年時他特意找到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同學,希望他們加入新東方,一起把這個機構做大做強,同學們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理由只有一個:俞敏洪在大家心中是個好人,如果干成功了,一定不會吃虧,可以利益共享。在這些人的協助下,新東方規模越來越大,最后在紐交所成功上市,而俞敏洪也身價過億,成了像馬云、王健林、柳傳志一樣的成功人士。
他感激父母“什么都沒有給他留下”,卻給他留下了最寶貴的人生財富。他說“父母對孩子傳遞情商和逆商,比傳遞任何東西都重要”
他接觸了大量的學生和家長之后,說“我發現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說話一直都是負能量的、抱怨的口氣。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自覺的評價社會不好的東西,習慣于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轉化成怨氣再散發出來,負面態度一定會影響到孩子,孩子看世界也是負面的。”
全惠星博士是耶魯大學的教授,韓國人。她將6個子女都培養成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她說“媽媽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哪怕窮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節儉、樂觀和整潔的女人在料理,這個家庭都是心靈的圣殿。
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養育孩子,絕不僅僅在于給他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把他健康平安地養大,更重要的是,要為他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為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