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長懿
前段時間事情比較多,沒什么時間寫文章,今天我們繼續
先上一張圖
現在我們來解構這張圖
許多人改變自己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行為,因為他認為這個行為不好,但是相信看過我以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會明白,任何行為都是好與壞同時存在的,行為會隨著環境、時間、人事物的不同,而引發不同的效果。
舉例:
小孩子吃糖,孩子晚上(時間)睡覺前吃糖,父母會不允許孩子吃糖,因為會擔心孩子長蛀牙,對牙齒不好,但是如果孩子在過年時(時間)吃糖父母便會很開心,因為吃糖代表著有年味。
男女接吻,男女如果在家中(環境)當著父母的面接吻相對來說會比較羞澀,但是如果在結婚婚宴上(環境)接吻,便是秀恩愛和理所當然的事情。
聊麻將,和一個喜歡打麻將的人(人物)聊麻將,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如果和一個不喜歡打麻將的人(人物)聊麻將,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嗜賭成性,不學好的,不干正事。
從這幾個例子當中,相信你會很容易發現,任何行為都是好與壞同時存在的,行為會隨著環境、時間、人事物的不同,而引發“正負”不同的效果。
行為的重復便形成了習慣,習慣的背后是支持這個習慣的信念,即一個人主觀判斷后的觀點、看法和認為。
而這一切行為、習慣、信念的背后則是這個人的動機。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信念在與不同的環境、時間、人事物的互動中會有正負之分,但是: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有時行為、習慣、信念不適當而已。
例如:
為什么許多小偷被抓進派出所接受教育、罰款和拘留后被放出來,還是會死性不改,重操舊業?
套用我今天畫的這張圖的內容后,我們先要做的第一步,不是去改變這個人的行為和習慣,而是去看見這個人行為和習慣背后的信念和動機是什么?
否則就像是除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治標不治本,沒有到達根部。
其實我們從旁觀者來看,也知道干小偷這行,那可是高危行業,同時也是個技術行業,技術活要非常嫻熟,要不然被人抓住了基本上免不了一頓猛揍,危險和難度系數是非常大的。
同時他們的生活環境和交流人群也非常的單一和狹窄,沒有什么發展前景。
那小偷偷錢的動機是什么?可能是養活自己、養家、實現人生財富自由等,Ta的信念可能是偷錢是最快速的致富方法,除了這個方法可以讓自己賺到錢,不會其它的方法了,同時身邊的人也沒有人教會Ta用其它的方式來賺錢,所以Ta當然只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了。
當我們了解到了背后的動機和信念之后,便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工作了,同時效果會更好。
所以有些地方和國家,抓住小偷后他們做的工作是會給小偷安排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的工作,同時做定期的走訪和交流,這樣以來城市的被盜竊率和安全性便達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平。
其實,這個也是許多家庭想改變孩子的行為,用打或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之后卻發現只是一時有用,到后面又沒有什么作用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因為孩子不懂得用其它方式來滿足自己行動背后的動機,所以只好繼續重復以往的行為方式了。
OK,今天就寫到這里
互動話題:
在這篇文章中你的收獲是什么?
有什么是想要拿出來交流的?
楊長懿
2017.4.10 22:27
微信公眾號:楊長懿
歡迎轉發,轉發請注明作者和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