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飽飯足,開始準備第一篇作業。今天特別留意捕捉著自己的想法,該拿哪個來做下酒菜呢。很喜歡儀式感,那這第一天,我要格外重視,也為之后的每一篇起了好頭嘛。
下午參加了場學術論壇,去膜拜大神。然而有些聽不懂,摸出了包里要還的書,這本被我冷落,默默地在書桌上躺了一個多月的書,一讀就扎了進去。大冰的《阿彌陀佛么么噠》,一直聽說,直到今天才相識。
一直很喜歡聽故事,也喜歡寫故事。不過說起寫作,我不懂, “寫作”“讀書”被大多數人視為高雅,高處不勝寒呀。我不想用寫作,我也不懂寫作,而更喜歡碼字一詞。碼字,通過筆讓心中的感情自然流露出來,就像《相約星期二》里的比喻,我有了點情緒,就擰開水龍頭把它放出來。
今年四月出去轉了一圈,順路拜訪了些朋友。走到蓬萊的時候,正巧那天早上的羅輯思維公眾號里,羅胖說,讀書是件無奈的事,因為無法和優秀的人直接交流。所以,我想除了讀有字之書還要多交流。回來之后,從4月25號,開始寫第一篇周記,主要是以郵件的方式,分享最近的感受,想法和故事,督促自己反思,關注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變化,也是在畢業之后很多朋友去了不同城市之后保持聯系的一個方式,現在也已經堅持了二十多次啦。
大約一年前就聽人提起過尼采讀書會,也關注了公眾號,不過我更期待線下,面對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