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這樣只有黑白色調的電影,影片一開始充滿了無趣,我按了好幾次的暫停鍵,猶猶豫豫間把這部沒有特效,幾乎就是靠旁白講故事的影片看完了。
先放幾個圖
不得不說,這些小人真的是不算漂亮啊,相比于現在動畫里那些萌得讓人心動的可愛形象,它們真的讓我這個顏控一度想要放棄。但看到最后的我,很慶幸自己的堅持,因為這些丑丑的小人兒既讓我回憶起了那個靠筆交友的年代,又告訴了我一些道理。
【電影簡介】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筆友的故事,一個是8歲的瑪麗,一個是44歲的馬克思,這對忘年交身處于兩個不同的大洲。瑪麗是一個頭上有胎記,長得不好看的小姑娘,用影片中的話來說就是“雙眼是雨后泥潭的顏色,胎記是便便的顏色”,正因為此,她渴望朋友,但又害羞自卑。而馬克思是一位亞斯伯格癥患者,屬于自閉癥的一種。
筆友對于現在很多小伙伴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在我們初高中的時候,有筆友是一件特別正常的事。那個時候我記得都還沒幾個同學用手機,給家里打電話都是要拿著IC卡去公用電話亭打,因為這個也并不便宜,所以跟同學好友聯系就會選擇書信的方式來溝通,像有些在QQ上加的網友聊得好的,就慢慢成了筆友。
看到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就仿佛回到了我們那個年代,我們和筆友寫信也是如他們這般事事都能向其傾述,不敢跟現實中朋友說的話都可以寫在信里,不需要帶上面具去面對對方,不需要隱藏自己的真情實感。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最后的幾句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經典臺詞】
“我原諒你,因為你并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有,人無完人,即便是那個在我公寓外亂扔垃圾的人也有。我年輕時,想變成任何人,除了自己。伯納德·海茲霍夫醫生說,如果我在一座荒島上,那我就得去適應我僅有的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子。他說,我將不得不接受自己,包括缺點及一切。我們無法選擇自身的缺點,它們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只能接納。然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我很高興我選擇了你。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像我一樣,有裂縫、香蕉皮和煙頭,你的人行道像我一樣,但是沒有我的這么多裂縫。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會相交在一起,到時候我們可以分享一罐煉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這是兩人和好前,馬克思給瑪麗在信上寫的一段話。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羨慕別人,貶低自己,總是覺得別人怎么就能如此的幸運,結果往往只能是“人比人氣死人”。就像瑪麗臉上的胎記,她是與生俱來的,她因此而自卑,希望這個胎記不復存在,所以她祛除了這個胎記。可即使這樣,她依舊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沒有因此而改變。而且在影片最后,她背著孩子去找馬克思時,你會發現她的孩子一樣遺傳了這個胎記。
所以,與其去羨慕別人,倒不如學會先和自己和解,接納自己,愛自己,這樣才能與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和平相處,正如那塊愛心巧克力上所寫的“愛人先愛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