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北宸一塊聽聽寫作課#05
作為寫作初學者,找不到話題該怎么辦?我給自己設定了這樣的假設,并想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從自己身上挖掘話題,講故事
人生就像一部電影,每個人一定都會找到值得記錄的東西,它可能是工作中成功的經歷、生活中精彩的瞬間,也可能是因與別人的交流中迸發的想法,它們一定都會給你帶來啟示,把它們寫下來,因為靈感就是在平時的積累中出現的。
趁早創始人王瀟-瀟灑姐的第一本書《女人明白要趁早》是以她“寫在30歲到來這一天”中的那些廣為流傳的金句為話題,講述了30多個她自己經歷的小故事,她在寫的時候沒有想過這本書會出版,只是因為她朋友建議她寫出來。但令她驚喜的是這本書剛出版不久,竟然成為亞馬遜網站的暢銷書。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杜拉拉升職記的作者李可,如果沒有多年的外企從業背景,閱盡外企職場紛爭、人情世故的經歷,很難寫出令人印象深刻、廣為流傳的職場小說。
盡管她們的成功很難復制,但她們的做法值得學習: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故事,用故事展現自己的成長軌跡、心路歷程,或許也能給別人帶來啟發。我們可以定期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去回顧、思考過往去一段時間那些值得記錄的事情,像敘述故事一樣把它們記下來,說不定未來有一天你也會寫出一本自己的書。
從個人優勢上挖掘話題和素材
這個優勢并非一定是超于其他人的特長,可以是你平時最關注的、花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地方。
比如我自己,在過去幾年一直在考試,我的關注最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把內容掌握得更好,順利通過考試,因此會花時間學習學習方法并進行實踐,逐漸形成自己一套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順利完成最后的考試。由于長期以來的關注和實踐,在如何準備考試這個話題上,我有很多素材,也有為素材提供依據的原理,比如“以教為學”、“框架式學習”等,前不久寫的一篇考經也獲得了考友們的認可。
寫作并非易事,對剛開始學習寫作的伙伴來說,培養興趣并形成寫作習慣是很必要的。就像運動減肥一樣,起初先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達成,然后再慢慢增加難度,再達成,經過半年、一年、三年后,你會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的變化,在潛意識里也會逐漸形成促進變化的習慣。如果剛開始找不到話題,不妨先從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優勢入手,慢慢積累素材并派生出越來越多的話題,讓自己不再為寫不出東西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