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面粉做美食,陜西省的不少地方,尤其是陜北這邊,相當的出名。以致于連小麥生產大省的河南,山東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論。曾經到陜西出差,分別去過不同的市縣,每次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面食。常見的有臊子面,油潑面,褲帶面,羊肉泡饃等,深受眾多吃貨的喜愛。
然而,有個令人不爽的消息突然傳出來,油潑面禁止潑油了。說實話,對于這樣的說法,我的反映就是不可能。理由呢,很簡單。祖宗多少年留下來的好東西,不可能說沒就沒吧,再說,他也就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家常便飯而已,能出什么幺蛾子得罪哪路神仙,竟然冒天下大不諱做出此舉。
身邊的朋友卻深信不疑。認為不足為奇,畢竟現在的社會太不正常,時不時的都會產生難以置信的熱點。要知道,在天津,賣個煎餅果子都要加入協會,必須保持相同的口味和做法。別說,這樣的反駁還真的讓我語塞。好半天,我才給予反駁,如果油潑面禁止潑油,干脆關閉所有的飯店,炒菜過程中哪個不需要油。
為此,特意向朋友講述油潑面的做法。把面條在開水里煮熟盛到碗里,上面撒上蔥花,辣椒,花椒,然后用燒的冒青煙的滾燙菜油澆到碗里。熱油瞬間將花椒、辣椒燙熟,整碗面泛著紅光,香味四處彌漫,讓人食欲大開。當然,根據個人需求,后續能加入醬油醋,包括葷素菜類。整個過程談不上任何的復雜啊。
但是,朋友卻從中聽出了問題所在,那就是冒著青煙的油,嚴重影響到環保。對于這樣的說法,我是哭笑不得,這是明顯的強詞奪理。現實生活中,誰還不懂油煙的危害。尤其清洗也相當麻煩。基于此,除了比較偏遠的農村,別說是飯店,即便是自己家,都會安裝的有抽油煙機。
如此大的民生問題自然不可小覷,官方也很快發出回應,這樣的說法不存在,徹底屬于道聽途說的謠傳。有新聞記者特意聯系了發布該信息的網友,他表示,自己也是從別人那里聽說,真實的結果并沒有去考證,就導致了這樣的局面。目前,他已經把這條消息刪除。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從事餐飲行業的人員給出了答案,也確實與環保有關,但真實情況卻存在較大的差異。不是不讓賣,而是要有合格的排污措施。眾所周知,食客只是吃面和菜,剩余的油斷然不會品嘗的。每日三餐下來,會積累大量的油渣,如何處理這些泔水物,迫在眉睫。
所以,飯店必須安裝油煙凈化器和油水分離器,硬性要求,不安裝,不達標,就讓關門,而非油潑面禁止潑油。餐館負責人也表示,這種油水分離器能安裝在洗碗槽里,清洗碗筷時,能把污水中的油污分離出來,排出去的是清水,油污再專門處理,挺環保的。整套設備也不貴,兩百多塊錢,自己買自己裝。
現在,真相大白了。但之所以會得到大范圍傳播的幕后原因,值得每個人反思。除了個別人不從正常邏輯方面加以思考,聽風就是雨,官方也缺乏提前透明的全民公示。好的政策,不能只放在辦公桌內,遇到質疑才肯拿出來,更要隨時接受大眾的檢驗。如是,所有的誤傳自然不攻自破。
當然,這次事情的歸根點還是在于環保。從飲食方面來說,油膩油煙永遠和環保政策是死對頭。不過,并不是沒有絲毫的調解余地。比如提升強化硬件設施,人性化服務管理。不過要明白的是,不管哪個行業,為了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只要涉及到環保,所有陳年積習都得無條件的去除。(文/孫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