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木然(ID:smr8700)
這是一個撕裂的時代,我們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眼界和品味越來越高,能力和實力卻徘徊不前,于是各種錯位和糾結便產生了。
仔細想想我們周圍,總能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的眼界很寬、品味很高,非常明白自己喜歡什么、向往什么,談論起這些事來手舞足蹈,對各種新鮮事物評頭論足。但是一回到現實里,就好像一朵白云撞在了地上,落差感太大了……
一個人的“品味”,是由她所在的圈子和環境決定的,如今信息傳播越來越快,社交效率越來越高,各種事物在我們面前如過眼云煙,讓人眼花繚亂,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于是我們喜歡竭力把自己掛靠在富麗堂皇的東西上,以顯示我們的卓越和不同。再在互相攀比之下,我們的品味被拔的越來越高,高聳入云。
而一個人的“能力”,主要是她的自發因素形成的,既包括與生俱來的那部分,也包括后天努力的那部分,總之這取決于她自身。這是一種非常內斂的東西,雖然蘊含著張力,卻非常質樸。
當一個人“能力”配不上自己“品味”的時候,其實是一件蠻悲催的事情,他們會認為知己難求、懷才不遇,于是孤芳自賞,然后郁郁寡歡,甚至覺的非常痛苦。世上本無事,庸人之擾之。
的確,這確實是大部分人的現狀。
這是一個激蕩的時代,人口流動越來越順暢,不同地區、不同出身、不同學歷、不同身份的人被糅合到了一起,我們有太多機會跨越到某一個圈子了。有很多女孩子們,尤其是所謂的公司白領,她們經常旅游、出國、談判、應酬,接觸的人和事的層次都比較高,眼界和品味獲得了質的提升,整個人的世界觀驟然綻放。
仔細想想身邊的朋友,其實這種人真的蠻多的。她們特別善于欣賞和指點別人,但不善于自我剖析和提升,她們很清楚自己要問世界索取什么,卻沒有想過要為世界創造什么。
有很多農村長大的孩子們,有一天忽然被小伙伴帶到了大城市里,開始謀得一份差事:服務員、銷售員、客服、保安等等等等,經常會聽他們說自己適應了大城市的生活,再回到老家感到特別不適應,但他們在大城市也僅僅混口飯吃,難有安身之地,面臨進退兩難,感到非常尷尬。
所以,一個人的品味想獲得提升,真的很容易,只要把她放在某個“高端”環境里,熏陶個一年兩年,欣賞水平和眼界很快就提升上去了,很快就能飄飄然。
而一個人能力要想獲得提升,外界環境只是很輔助的作用,她必須認識到現實,并且力求改變現實,這需要一定的決心、耐性、和行動力。
品味近似于自己的夢想,而能力就是你活生生的客觀現實,所謂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所謂“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太大了;所謂找不到一個共同價值觀的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你的能力跟品味差距太大了。
況且,很多人的“理想”也稱不上是真正的“理想”,只是一種欲望而已。所有脫離了能力的品味,都只能是一種欲望。
最悲哀的是,有時我們標榜的品味不一定是自己的,很可能都是在追求和模仿別人,然后強加于自己,品味成了一種標榜自己的工具。
所以品味這玩意,一旦脫離能力,啥事都干的出來。
而這個世界設定了很多規則,讓我們的“品味”在天上飛,讓我們的“能力”在地上跑。比如現代金融制度下,我們可以提前消費我們的信用,沒錢可以借錢、房子可以分期、炒股可以用杠桿、開公司可以貸款,創業可以融資、項目可以眾籌,似乎我們眼前擺滿了錢,讓我們去花,于是我們提前住上了豪宅、開上了豪車、當上了金領,揮灑著信用,過上了土豪一般的生活。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之下我們的品味都是跑在能力前面的,這讓很多人忘乎所以,以為美好的生活輕而易舉的可以到手,但如果不能認識到其中的問題,不去腳踏實地的奮斗,這些黃粱美夢很快就會醒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把你花在想入非非的時間,抽出來用在腳踏實地的努力上,給自己一個定位,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有價值的事,所有的改變一定是從自己開始的。
當我們發現了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的時候,考慮的第一件事應該是:我該做到什么事,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傻傻的在那里癡心妄想。
那些品味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現是要求越來越高。
而那些能力越高的人,最典型的表現是責任心越來越強。
我們總是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向往上,很少考慮如何提高自己改變世界的能力。因為推動這個世界進步的不是品味,而是能力。
水木然不得不由衷的感嘆:見過世面的人很多,改變世面的人很少。
再說的刻薄一點:逢迎世俗的人太多,改造世界的人太少。
其實,凡是心高氣傲的人,往往都是品味大于能力的人。有時,與其說一個人的品味很高,還不如說這個人癡心妄想。這是一句很傷人的話,但也是一句大實話。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必定是有品味的。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謙卑低調的人,他們非常心平氣和,他們的穿戴也看上去也很平凡,他們從不需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的品味。他們或許從來不需要穿各種名牌,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最好的品牌。他們有足夠的胸懷去容納世界的千差萬別,有足夠的自信撇開別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