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個女人瘋狂刷卡購物,傳說一口氣刷了三四百萬,成了最近兩天的熱點。
關(guān)于事因,開始說是富婆和老公吵架,后來又說是剛剛查出絕癥,也沒刷幾百萬那么多。
現(xiàn)在看,“賭氣說”應(yīng)該是現(xiàn)場網(wǎng)友瞎猜,“絕癥說”才像是知情者言,是真相。
而且“絕癥說”顯得更為合情合理。意識到余日不多,不管不顧瘋狂一把,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正常的反常,反_常人,更反她自己的常態(tài)。她若真是個富婆,本就是個購物狂,不太可能在極端心境下還用購物去發(fā)泄。除非她本不是富婆,也不是購物狂。
照片上,她神態(tài)自若,似乎還帶著一點微笑。這就讓得知真相后的我更為痛心。她越是氣定神閑,越是讓我猜想,她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該是多么地絕望,多么地苦痛。
沒法知道她的身份,但憑外表大約可以斷定,她是個體面的女人,要臉的女人,甚至可能是往常跟人還個價都臉紅的女人,而此刻,她坐在眾人的包圍圈里,坐在整個商場的人的目光和指尖所向的交匯之處,沒有一絲驚慌。
眾人不知道,他們在圍觀一場指向死亡的戲劇。在高大氣派燈火輝煌,流淌著輕松韻律,散布著俊男美女的商廈里,面對滿地的購物袋,小說家和偵探家怕也只能聯(lián)想到富婆和二奶。
他們看著她,她也看著他們。她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他們卻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不知道她平靜之下,是電閃雷鳴,是暴風驟雨,是山崩地裂。
眾人看她,像在看另一個世界。她看眾人,也像是在看另一個世界。不,不是“像”,她興許已經(jīng)真切覺得那觸目可及觸手可及的林林總總,已經(jīng)是與她無關(guān)的另一個世界了。對面的世界有無數(shù)人,而她的世界只有她自己。
而少有人意識到,活著和死亡都是孤獨的事,一人一世界,酸甜悲喜,都只能一個人體會。所謂感同身受,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之語。
更少人意識到,活著比死亡更加孤獨。有多少人是活著不被人留意,死了才被人察覺的?那位女士選擇在大庭廣眾之下上演致意死亡的戲劇,是否也有在死亡之前先把孤獨殺死的潛意識呢?
但孤獨是殺不死的。死亡的獨角戲,觀眾越多,才越是孤獨。她從親友圍造的孤獨場里跑出來,又闖進了更大的孤獨之域。如今不僅是那商場里的幾百之眾,全國億萬人都在看她。
戲劇對于她,是比喻。對于我們,卻是事實。除了真正關(guān)心她的親友,其他人的確是在看戲。她是死亡的主角,我們是死亡的看客。就像過去看過的無數(shù)戲一樣,主角是主角,看客是看客,雙方?jīng)芪挤置鳎豢赡芑Q。
可是,死亡之戲非同一般,每個人無可遁逃地都要上場,都要成為主角。上一刻還是看客,下一刻就是主角。這個只有上帝觀看得到的大戲,每時每刻都在上演。
在得知絕癥前,那位女士也是死亡的看客,耳聞目睹過無數(shù)的死亡。然而,人有旦夕禍福。就像二次交通事故,前一秒還在看人臥在血泊里,下一秒他就倒在了血泊里。
脫離幼稚的人都懂得,一秒之間分生死,倒也是某種幸運。壞的是接到死亡通知單后的時間太長。過渡期越長,恐懼感及由之派生的其它不良情緒也與日俱增,更別說還有肉體的苦痛。生不如死,如何是好?
像成都女士那樣瘋狂一把當然不解決問題。畢竟不是過把癮就死。管用的,最好是已然就緒的平靜淡然的心態(tài),以及之下的正確死亡觀。我們無法主導(dǎo)生死,但可以主導(dǎo)面對生死的心態(tài)。不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嗎?沒有安樂死,好心態(tài)就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一生中最后的幸福權(quán)。該沒有人想棄權(quán)。
但抵達平靜,無它,唯有靠長久的修行。有人活著只想著活著,從未認真思考過死亡,就算他平日把死字掛在嘴邊,等死亡真的來臨,怕也注定跟葉公好龍一般,盡剩惶恐。
既然每個人都會成為死亡的主角,就不要只傻傻地做個死亡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