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
第一章網球的起源和發展
網球(Tennis)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運動,網球運動的由來和發展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孕育在法國,誕生在英國,開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國,現在盛行全世界,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運動。1885年前后,網球運動傳入中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網球在中國的影響正在逐步擴大。
1896 年在雅典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運會上,網球的男子單打與雙打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后來,由于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網球聯合會在“業余運動員”問題上有分歧,已經進行了連續七屆的奧運會網球比賽項目被取消。直到 1984 年的洛杉礬奧運會上,網球才被列為表演項目。到 1988 年的漢城奧運會上,網球重新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因為最原始的網球運動是起源于宮廷之中,所以計分方法就地取材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拿可以撥動的時鐘來計分,每得一次分就將時鐘轉動四分之一,也就是 15 分(aquarter,一刻),同理,得兩次分就將時鐘撥至 30 分,當然一切都是以他們的方便為基礎。這就是 15 分、30 分的由來。至于 40分,它比較怪異,它不是 15 的倍數。這是因為在英文中,15 分念作“fifteen”,為雙音節,而 30 分念作“thirty”,也是雙音節;但是 45 分,英文念作“forty-five”,變成了三個音節,當時著英國人覺得有點拗口,也不符合“方便”的原則,于是就把它改成同為雙音節的40 分(forty),這就是看來不合邏輯的 40 分的由來。
第二章網球規則
一、基本規則
發球
1、發球前的規定
發球員在發球前應先站在端線后、中點和邊線的假定延長線之間的區域里,用手將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拋起,在球接觸地面以前,用球拍擊球(僅能用一只手的運動員,可用球拍將球拋起)。球拍與球接觸時,就算完成球的發送。
2、發球時的規定
發球員在整個發球動作中,不得通過行走或跑動改變原站的位置,兩腳只準站在規定位置,不得觸及其他區域。
3、發球員的位置
(1)每局開始,先從右區端線后發球,得或失一分后,應換到左區發球。?
(2)發出的球應從網上越過,落到對角的對方前場方塊區域內,或其周圍的線上。
4、發球失誤
未擊中球;發出的球,在落地前觸及固定物(球網、中心帶和網邊白布除外);違反發球站位規定。發球員第一次發球失誤后,應在原發位置上進行第二次發球。
5、發球無效
發球觸網后,仍然落到對方發球區內,接球員未作好接球準備;均應重發球。
6、交換發球
第一局比賽終了,接球員成為發球員,發球成為接球。以后每局終了。均依次互相交換,
直至比賽結束。
通則
1、交換場地
雙方應在每盤的第1、3、5 等單數局結束后,以及每盤結束雙方局數之和為單數時,交換場地。
2、失分
發生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均判失分。
(1)在球第二次著地前,未能還擊過網。
(2)還擊的球觸及對方場區界線以外的地面、固定物或其他物件。
(3)還擊空中球失敗。
(4)故意用球拍觸球超過一次。
(5)運動員的身體、球拍,在發球期間觸及球網。
(6)過網擊球。
(7)拋拍擊球
3.壓線球
落在線上的球都算界內球。
雙打
1.雙打發球次序
每盤第一局開始時,由發球方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對方則同樣地在第2 局開始時,決定由何人首先發球。第 3 局由第 1 局發球方的另一球員發球。第 4 局由第 2 局發球主的另一球員發球。以下各局均按此序秩發球。
2.雙打接球次序
先接球的一方,應在第1 局開始時,決定何人先接發球,并在這盤單數局,繼續先接發球。雙方同樣應在第 2 局開始時,決定何人接發球,并在這盤雙數局繼續先接發球。他們的同伴應在每局中輪流接發球。
3.雙打還擊
接發球后,雙方應輪流由其中任何一名隊員還擊。如運動員在其同隊隊員擊球后,再以球拍觸球,則判對方得分。
計分方法
1、一局
(1)每勝1 球得 1 分,先勝 4 分者勝 1 局。
(2)雙方各得3 分時為“平分”,平分后,凈勝兩分為勝 1 局(現一般巡回賽雙打比賽、澳網法網美網混雙比賽無需凈勝兩分)。
2、一盤
(1)一方先勝6 局為勝 1 盤。
(2)雙方各勝5 局時,一方凈勝兩局為勝 1 盤
3、決勝局計分制
在每盤的局數為6 平時,有以下兩種計分制。
(1)長盤制:現一般決勝盤使用,一方凈勝兩局為勝1 盤。(決勝盤使用長盤制的比賽:澳網法網溫網單打比賽、溫網雙打混雙比賽、戴維斯杯奧運會所有比賽、聯合會杯單打比賽)
(2)短盤制(搶七):其他盤與決勝盤均適用,一般應按以下辦法執行。(決勝盤使用搶七制的比賽:一般巡回賽單打比賽、美網單打比賽、澳網法網美網雙打比賽、聯合會杯雙打比賽)。
①先得 7 分者為勝該局及該盤(若分數為 6 平時,一方須凈兩分)。
②首先發球員發第 1 分球,對方發第 2、3 分球,然后輪流發兩分球,直到比賽結束。
③第 1 分球在右區發,第 2 分球在左區發,第 3 分球在右區發。
④每 6 分球和決勝局結束都要交換場地。
(3)雙打搶十制:同搶七制,先得10 分者為勝,若分數為 9 平時,一方須凈得兩分。(決勝盤使用搶十制的比賽:一般巡回賽雙打比賽、澳網法網美網混雙比賽)
4、雙打規則改變:當雙發盤分戰至 1:1 的情況下,雙方將會進行搶十局決勝負(被稱為“搶十”或“超級搶七”),和“搶七”一樣需要凈勝兩分。
5、短盤制的計分
(1)第1 個球(0:0),發球員 A 發 1 分球,1 分球之后換發球。
(2)第2、3 個球(報 1:0 或 0:1,不報 15:0 或 0:15),由 B 發球,B 連發兩分球后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3)第4、5 個球(報 3:0 或 1:2,2:1,不報 40:0 或 15:30,30:15),由 A 發球,A 連發兩球后換發球后換發球,先從左區發球。
(4)第6、7 個球(報 3:3 或 2:4,4:2 或 1:5,5:1 或 6:0,0:6),由 B 發 1 分球之后交換場地,若比賽未結束,B 繼續發第 7 個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時,需連勝兩分才能決定誰為勝方。但在記分表上則統一寫為 7:6。
(6)決勝局打完之后,雙方隊員交換場地。
賽制
男子:戴維斯杯所有比賽、奧運會單雙打決賽、四大滿貫單打比賽、溫網雙打比賽是五盤三勝制,其余比賽均為三盤兩勝制。
(2011 年溫網男雙首輪改為三盤兩勝制,其他輪次依然為五盤三勝制)女子:均為三
盤兩勝制。
第三章網球場地
1、球場
球場應為長78 英尺(23.77 米)寬 27 英尺(8.23 米)的矩形。中間由一條掛在最大直徑為 1/3 英寸(0.8 厘米)粗的繩索或鋼絲繩上的球網分開。
2、球網
球網粗繩索或鋼絲繩最大直徑為1/3 英寸(0.8 厘米),網的兩端應附著或掛在兩個網柱頂端,網柱應為邊長不超過 6 英寸(15 厘米)的正方形方柱或直徑為 6 英寸(15 厘米)的圓柱。網柱不能超過網繩頂端 1 英寸(2.5 厘米)。每側網柱的中點應距場地 3 英尺(0.914米),網柱的高度應使網繩或鋼絲繩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3 英尺 6 英寸(1.07 米)。在單雙打兩用場地上懸掛雙打球網的進行單打比賽時,球網應該由兩根高度為 3 英尺 6 英寸(1.07 米)的“單打支桿”支撐,該支桿截面應是邊長小于 3 英寸(7.5 厘米)的正方形方柱或直徑小于 3 英寸(7.5 厘米)的圓柱。每側單打支桿的中點應距單打邊線 3 英尺(0.914米)。球網需要充分拉開,以便能夠有效填補兩根支柱之間的空間,并有效打開所有網孔,網孔大小以能防止球從球網中間穿過。球網中點的高度應該是 3 英尺(0.914 米),并且用不超過 2 英寸(5 厘米)寬的完全是白色的網帶向下繃緊固定。球網上端的網繩或鋼絲繩要用一條白色的網帶包裹住,每一面的寬度介于 2 英寸(5 厘米)到 2.5 英寸(6.35 厘米)。
3、球場線
球場兩端的界線叫底線,兩邊的界線叫邊線。在距離球網兩側21 英尺(6.4 米)的地方各畫一條與球網平行的線,為發球線。球網與每一邊的發球線和邊線組成的場地再被發球中線分為兩個相等的區域,為發球區,發球中線是一條連接兩條發球線中點并與邊線平行的線,線寬須為 2 英寸(5 厘米)。每一條底線都被一條長 4 英寸(10 厘米)、寬 2 英寸(5 厘米)的發球中線的假定延長線分為相等的兩個部分,由一條短線分隔,該短線為“中點”,它與所處的底線呈直角相連,自底線向場內畫。除了底線的最大寬度可以不超過 4 英寸(10厘米)以外,所有其他線的寬度均應在 1 英寸(2 厘米)到 2 英寸(5 厘米)之間。所有的測量都應以線的外沿為準。
4、永久固定物
網球場地上的永久固定物不只包括球網、網柱、單打支桿、網繩、鋼絲繩、中心帶及網帶,以下情況也算永久固定物,如球場四側的擋板、看臺、環繞球場固定或可移動的椅子、以及觀眾,以及所有場地周圍和上方的配套設施,還有出于各自預定位置的裁判、司網裁判、腳誤裁判、司線員和球童。如果廣告位于球場后側司線的椅子后面,則廣告中不能包括白色或黃色。淺色只有在不干擾球員視線的情況下才允許使用。(ITF 說明 1:在戴維斯杯、聯合會杯和國際網聯主辦的巡回賽中,對于底線后側和邊線兩側區域大小的具體要求分別包括在各項賽事的相關條款中。ITF 說明 2:對于俱樂部和業余選手,底線后側場地距離至少為18 英尺(5.5 米),邊線側面距離至少 10 英尺(3.05 米))
5、球場種類
網球場可分為室外和室內,且有各種不同的球場表面。其將由經濟因素所決定。例如草地網球是最基本的戶外場地,但是其建立和保養費用太昂貴,所以現在以由人造球場取代,它較便宜容易保養。另外有一種在歐洲盛行的紅土球場,其法國公開賽即為此種球場。
A.草地場
草地球場是歷史最悠久、最具傳統意味的一種場地。其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的摩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對球員的反應、靈敏、奔跑的速度和技巧等要求非常高。因此,草地往往被看成是“攻勢網球”的天下,發球上網、隨球上網等各種上網強攻戰術幾乎被視為在草地網球場上制勝的法寶,底線型選手則在草地網球場上難有成就。但是,由于草地球場對草的特質、規格要求極高,加之氣候的限制以及保養與維護費用昂貴,很難被推廣到世界各地。目前每年的寥寥幾個草地職業網球賽事幾乎都是在英倫三島上舉行,且時間集中在六、七月份,溫布爾登錦標賽是其中最古老也最負盛名的一項。
B.紅土場
更確切的說法是“軟性球場”,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紅土場地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另外,常見的各種沙地、泥地等都可稱為軟性場地。此種場地特點是球落地時與地面有較大的摩擦,球速較慢,球員在跑動中特別是在急停急回時會有很大的滑動余地,這就決定了球員必須具備比在其他場地上更出色的體能、奔跑和移動能力,以及更頑強的意志品質。在這種場地上比賽對球員的底線相持功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球員一般要付出數倍的汗水及耐心在底線與
對手周旋,獲勝的往往不是打法兇悍的發球上網型選手,而是在底線艱苦奮斗的一方。
C.硬地場
現代大部分的比賽都是在硬地網球球場上進行的,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場地。硬地網球場一般由水泥和瀝青鋪墊而成,其上涂有紅、綠色塑膠面層,其表面平整、硬度高,球的彈跳非常有規律,但球的反彈速度很快。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認為,硬地網球更具“爆發力”,而且網球比賽中硬地球場占主導地位,必須格外重視。需注意的是硬地不如其他質地的場地彈性好,地表的反作用強而僵硬,所以容易對球員造成傷害,而且這種損害已
使許多優秀的網球選手付出了很大代價。
D.地毯場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便攜式”可卷起的網球場,其表面是塑膠面層、尼龍編織面層等,一般用專門的膠水粘接于具有一定強度和硬度的瀝青、水泥、混凝土底基的地面上即可,有的甚至可以直接鋪展或粘接于任何有支持力的地面上,其鋪卷方便、適于運輸且有非常強的適應性,室內室外甚至屋頂都可采用。球的速度需視場地表面的平整度及地毯表面的粗糙程度而定。在保養上此種場地也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保持地面清潔,不破損、不積水(對與相
應的排水設施配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