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可我們很少去關注它。例如走路,每天都在走,大步,小步,碎步,急促的步子,緩慢的步子,四平八穩的步子,輕快躍動的步子。走路時我們如何抬腳,離地,骨盆重心轉移,單腿懸著時輕微的平衡。或者走路時習慣先邁的那只腳,傾斜的角度,雙手的晃動等等,我們從來未曾覺察過自己時如何走路,我們把動作交給了身體自動化完成。
我們是如此依賴我們的身體,有時卻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我們是如此仰賴我們的動作,去奔向那個一直追隨的目標,卻常常忘記這動作是如何做到,以及它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秘密。我們的頭腦是如此急切的運轉著所有的計劃和期待,卻常常忘了將心留在此刻,去細細感受此時此地我正在經歷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處涌起的感受。
動作也有秘密,收縮,擴展,支撐改變,移動,旋轉,動作一如天上的云轉瞬即變,但它總有你習慣的方式。輕與重,快與慢,斷續與流暢,狹窄與開闊,動作一如音樂的節奏錯落有致,每個人樂章都有獨特的印跡。
動作不會說謊,身體是最真實的表達,內心可以借由動作一窺其貌。今天練習中重復梅婷的動作,感覺身體的不協調,尤其是左腿抬升的跳躍,左手展開,同時從下往后的展開總是覺得別扭,感覺身體有些僵硬。這個很有意思,同側的手腳擴展似乎讓我亂了陣腳,值得探索。各組組合展示時,我看到每組動作都受到第一個動作都影響,起碼每組兩個或三個的動作風格相近,可以看到我們如何受到別人的影響,產生趨同的反應。
再理理今天課程的流程。1、觀察團體內最吸引你的那個人的坐姿,小組內口頭描述姿勢并模仿,再用筆寫下那個人的姿勢,補充描述,說出名字。大組內交流自己被吸引的原因,猜測那個人做這個動作時的狀態。2、講解六個動作基本動作,四個動作因子。3、小組內編排自己的動作,展示,另一人模仿。交換完成,彼此補充。大組內各小組展示動作。4、A4紙上那個人寫上自己的名字。選擇最喜歡的那個名字,用動作表演它,互相猜一猜。5、躺臥,引導身體完全放松,感受地球的所有重力,臣服于此。再感受用手或腳支撐身體,對抗地心引力的身體感受。感受空間的逐步擴展,從這個教室,到這個學校,學校所在的區域,地球,宇宙,宇宙之外。6、在室內的走動,由慢到快,由教室的空間聚焦到吸引你的某個位置專注。7、講解擴展與聚焦。一個暴躁的孩子因為聚焦太緊,可以引導擴展的動作,更大空間的關注等以改善情緒。
我試著理解一下這個課程設計背后希望達成的目標。1、第一步揭示動作與內在的聯系,每個吸引你的動作一定與你自己的投射相關。設計有動作,說,寫的活動,整體構建大腦思維。2、第三四的活動設計為第二步的知識點講解服務,通過動作練習進行融會貫通,同時個人可以自我探索的部分是,你為什么會選擇呈現這樣一套動作,你在模仿動作中,哪些動作是令你受阻的,以及在活動過程中,你的情緒,你的念頭等等這些都是個人可以為自己工作的部分。3、第五六七步,是讓我們覺知自己的身體,覺知我們所在的空間,同時感受完全臣服放松和用力身體的感受。這個部分的設計意圖還是有點模糊,請聶老師澄清。并且關于那個動作四因子中的空間與收縮擴展的基本動作之間的關系也需要理清,求解。
最后我想說說自己今天課程中動作的狀態,開始一直盤腿坐著,是最近練習的習慣,同時我也加入了一個意圖,希望感覺比較平穩平和和接納。隨著小組互相模擬動作,開始有點拘謹,并且懊惱,自己半天沒學會,后來當允許沒辦法,就是做不好之后,自己反而敞亮了,心里沒有那么多的疙疙瘩瘩,舒暢。當然這個轉變也與看到聶老師笑著看到我們這邊,我把這笑理解為寬厚允許,不帶評判后,我心里繃著的那跟弦便沒有了有關。這個跟我的內在父母有關。
之后我的動作更自然和隨意了,也可以打開,最好玩的是給名字做動作,扭屁股和跪地的張牙舞抓是我的動作區域的打開,從未有的嘗試,不優美,甚至有點古怪,這個也是可以的,好開心。
最后身體覺知練習,喜歡那個空間擴展的部分,將自己至于宇宙之中,渺小如斯,同時又萬物相連,什么都可以通透。
好了,寫至此,我們玩個游戲吧,我想看到你的留言,關于這篇敘述中吸引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