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關鍵鏈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我們在上文主要分析了CPM/PERT的缺陷,也通過這樣的分析過程,我們明白了如何用新的方式去破解項目管理的困境。這里介紹以色列物理學家和企業管理大師高德拉特(Eliyahu?M. Goldratt)的TOC理論(Theory of?Constraints)在項目管理方面的應用——關鍵鏈(Critical?Chain)。

TOC之關鍵鏈區別CPM/PERT之關鍵線路(Critical?Routine)要點主要為:

1、確定關鍵鏈的時候需要增加考慮了資源的約束,對關鍵鏈中涉及的資源爭奪(Resource?Contention)的時候,設置資源緩沖(Resource Buffer);

2、關鍵鏈中的作業步驟全面消除步驟內隱含的了安全時間(Safety?Time);

3、將關鍵鏈中的所有緩沖時間放在項目的后端,這個稱為項目緩沖(Project?Buffer);

4、非關鍵線路與關鍵鏈交接的地方設置接駁緩沖(Intercection?Buffer);

5、對關鍵鏈中涉及的資源爭奪(Resource?Contention),也即關鍵鏈的CCR設置資源緩沖(Resource Buffer);

6、項目管理中也存在瓶頸(bottleneck),又稱之為產能制約資源(Capacity?Constraint Resource,CCR),即我們需要設置瓶頸緩沖(Bottleneck Buffer)。

相比CPM/PERT之關鍵線路,TOC之關鍵鏈優點主要體現在:1、強調全局整體最優;2、不但考慮了作業步驟的前后順序關系,也考慮了資源沖突;3、識別了項目實施的瓶頸,幫助項目管理人員聚焦關鍵鏈中的關鍵環節;4、顧及了項目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影響等等。

在關鍵鏈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1、確定關鍵鏈的方法涉及資源的調整策略,不同的資源調整策略會出現不同的關鍵鏈;2、關鍵鏈上緩沖量的確定,有的文獻說20%有的說50%,具體應用哪一個沒有科學依據。所幸我們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運用夸父決策開發的項目管理數據服務系統予以實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