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個多月一晃而過,現在還記得當初報到名后激動的心情,自哥哥出生知道有這么個教育后,一直都是“蒙迷”,當年哥哥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帶著上過一年多的課程,現在妹妹有條件待在自己身邊,希望自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理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家就有適合她的環境,做到“真正的蒙氏是在家庭”。
? ? ? ? 當報名前看到下面這些課程、老師簡介時,心里滿滿的期待。
以下便是這些天來和老師們一起成長的見證。
第一課
作業:
1、課程筆記
2、亮點
- 需了解嬰兒發育特點,不能過度,太多不消化,反而對身體有害
- 父母應該保持平安喜樂的心,溫柔安靜的靈
- 嬰兒喜歡人類的刺激,需要現場的語言,而不是電視。
- 寶貴的東西從來都是免費的,日常的感官刺激、自然的互動、自己探索都是最佳的感官刺激
3、問答題:亮點在生活中具體應用
- 根據他們的生長發育階段,提供不同的刺激,不焦慮,不急功近利,多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用電視或錄音機的設備代替,多帶他們出去接觸自然,讓他們自己探索,利用與生俱來的嗅覺,聽覺,觸覺,味覺,視覺去感知世界。
4、準媽媽在飲食,情緒,胎教方面應注意什么?
? ? ? ? 準媽媽們在飲食上應該規劃好時間,不吸煙,不喝酒,不接觸尼古丁等有毒物品,不亂服用藥物,要注意飲食的營養和健康,不節食,營養分配合理,多食用含鐵的食物,平時多做些適合的運動,并保持心情愉悅,聽些柔和的音樂,或是讀些優美的文字給寶寶聽。
6、小論文:0~3歲是最重要的階段,大人如何協助?
? ? ? ? 大腦是重要的器官,是思想,意識,行為,記憶的總指揮官,在懷孕初期,平衡感,聽覺,視覺,觸覺,嗅覺,運動技能,感官等都已經初步形成,孩子出生時腦的重量相當于成人的1/4,而到了三歲時已接近城人的90%,0~3歲孩子在這段時間里的發展和體驗影響其一生的生活。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人生許多重要的發展,比如運動、語言、情商、社會性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所形成的。這段時期孩子的發展是驚人的,他們從一出生的無助到會抬頭、會翻身、會坐、會爬直到會走,如此多的飛躍都是在一兩年之內完成的,我們不禁驚嘆孩子不像我們平常所想的在被動的成長,他們卻是在主動的發展和完善自己。
? ? ? ? 作為成人,應該在決定要寶寶前就注意飲食及調整好媽媽的情緒,懷孕期間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特別是鐵的供應量,出生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按各階段的發展需求提供資源,多和孩子面對面的互動,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多進行戶外運動,接觸大自然,提供機會讓他們能自由探索。
第一課老師點評
第二課
1.聽課筆記:
2.聽課亮點:
- 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不是從實驗室觀察小動物得出的,而是在和孩子工作和互動過程中,通過對孩子們自發行為的觀察和充分的研究,而發現孩子生命的規律和現象,而創建的獨特的教學的教育哲學。
- 孩子有人的生命,就有人生命的潛能。雖然他出生的時候不會說話,不會走路,但我們確信這些技能他一定會獲得的。
- 0~6歲學習是像海綿一樣大量吸收信息,不是進入大腦而是在構建心智,父母需創造良好環境,特別是0~3歲無意識吸收期間。
3.問答題:
? ? ? ? 人生下來時什么都不會,但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會吃奶、翻身、爬、坐、走、說話等,所有人的一些特性都會慢慢完善,甚至不需要特意去訓練,只需提供合適的環境,了解自己孩子成長的規律,給足愛與規則,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規律自由成長。
4.問答題:什么是吸收性心智 ?
? ? ? ? 吸收性心智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去完善自我構建、自我發展能力,這種學習方式像海綿一樣,能毫不費力地大量吸收周邊信息,也像照相機一樣,心智是快門,一按下就成照片,清晰且準確。
5.問答題:什么是敏感期?0—6歲孩子有幾大敏感期?
? ? ? ? 敏感期是孩子能在復雜的環境里選擇最適合他發展的來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來完善自己、發現自己;它是成長感覺力,在特定時間出現,且時間較短,在取得某種能力后會消失;在此期間習得某種特殊能力是最容易、最輕松、最準確,而有些特殊能力沒有在這段時間習得將會失去機會。
- 0~6歲六大敏感期
1、動作的敏感期,0~3歲期間的翻身、坐、爬、走、跑等大運動;3~6歲日常生活中抓、捏、擰、自己吃飯、穿衣服等
2、秩序感的敏感期,家里的東西需放在固定的位置,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做事情有固定的順序,一旦打亂會要求重來或是哭鬧
3、細小東西的敏感期,喜歡看小螞蟻走動,能注意到圖畫書中一些細小的細節
4、感覺感官知覺的敏感期,吃手感覺手的存在,用手去摸東西,眼睛會長時間盯著一個東西看,什么東西都喜歡用嘴嘗試
5、語言敏感期,喜歡學別人說話,而且不需要上學就可以習得母語
6、社會性敏感期,喜歡模仿小朋友的動作,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6.小論文:從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的角度來論證為什么說0—3歲是人生時最重要的階段?
? ? ? ? 剛出生的小寶寶看著他好像什么都不會,但慢慢的會通過自己的感知,比如哭來告訴周邊的人,要吃了,要尿尿、拉屎了;不用教就會吮吸;通過自己的小手,眼睛,嘴巴,耳朵等去吸收周圍的一切事物;通過翻身,坐,爬,走來感知空間和距離;通過觀察和模仿學說話,無論是發音還是神態都是那么的惟妙惟肖;喜歡不斷地,專注地重復某種動作,直到能準確掌握,比如抓東西,扔東西,擰瓶蓋等;喜歡自己做些事情,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丟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會走著走著突然停下來去看地面的一個小洞,一只螞蟻,講故事的時候會指著圖畫書中不起眼的小事物問是什么;會因為回家沒有像往常一樣先抱他,而要求你重新開門再來過一次,大人可能會覺得無理取鬧,但就是通過這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建立自己的規則和秩序感;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和其他的小朋友溝通,有些甚至不會說話的寶寶,他們可以用只有他們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
以上說的事情大多都是發生在0~3歲這個階段,所以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父母應該把握好這個階段,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自然的生長,讓人生更加完美。
第三課
第三課:依戀關系對孩子大腦、情商和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1.聽課筆記:
2、聽課亮點:
- 母親對孩子的愛雖是本能,但也有關鍵期。
- 0-3歲孩子有精神胚胎期,這段時期孩子是自我中心,并不是自私,而是情商發展、社會性發展的一個狀態。3~6歲會對朋友感興趣,也漸漸學會分享。
- 生產的過程孩子也是痛苦的,不僅收到擠壓,出生后的環境也是陌生的。
- 媽媽是生命源頭,媽媽的聲音、媽媽的撫摸、甚至媽媽的心跳,他都熟悉,他都會有感覺。
- 母親對孩子是一見鐘情的親密關系。
- 孩子通過哭發出信號~母親正確合適
的回應~孩子的要求滿足停止哭~媽媽的回應得到積極的回饋~媽媽知道自己做對了,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3.問答題:什么是依戀關系?
? ? ? ? 新生兒離開舒適的環境,來到陌生的世界后,他會找媽媽,當媽媽抱她、喂她、和他互動的時候,媽媽的聲音、媽媽的撫摸、甚至媽媽的心跳,他都熟悉,他都會有感覺,這個時候也是最需要媽媽,媽媽是他得以生存下來最重要的人,孩子一生下來,和母親之間的那種特殊的情感聯結關系,就叫依戀關系或情感聯結關系。
4.問答題:孩子哭到底要不要抱? (沒有字數限制)
? ? ? ? 孩子出生時雖有腳但不能走,有嘴但不能說,但他們也有需求和無聊的時候,他們只能通過哭來表達,所以對媽媽和照顧她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孩子當時的哭聲要有正確的解讀,并予以合適的回應。孩子哭要不要抱,不是要不要抱的問題,而是孩子的需要有沒有得到滿足的問題。
5.問答題: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豐裕的經濟條件,父母外出打工,老人或保姆照顧孩子,父母覺得這是為孩子好,你同意這個做法嗎?
? ? ? ? 有條件最好是能留在孩子身邊,特別是在孩子0~3歲這段時間,孩子與母親的這種親密關系是最寶貴的,一旦失去,孩子和母親容易產生疏離感,長大后孩子和母親也親不起來。有條件全職照顧孩子的媽媽,也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對于沒辦法一定要和孩子分開的父母,一定要找到一個有愛心又能長期照顧孩子的人和良好環境,能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6、小論文:從依戀關系的角度來論證為什么說0-3歲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 ? ? ? 0-3歲孩子有精神胚胎期,所以他的情商和社會性是一個開始、一個形成時期。他幾乎是從無到有的過程,這段時間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關系是孩子情商社會性的開始,是關系到孩子一生幸福的。
? ? ? ? 當孩子離開舒適的環境,來到陌生的環境,媽媽的聲音、媽媽的撫摸、媽媽的心跳,他都熟悉、有感覺,能給他帶來安全感,有安全情感聯結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感覺。日常生活中,孩子有需要時媽媽能及時做出正確的回應,這樣母親和孩子之間一來一往和諧的舞步使彼此愛的關系悄悄地滋長,成為孩子第一個愛的關系、愛的定義、愛的理解,成為孩子一生當中所經歷一切愛的關系的雛形,是他一切人際關系的源頭。
? ? ? ? 這段時間家長對孩子的情感連接和調整能夠平衡孩子的神經系統。當你規律或者調整孩子神經系統時,孩子會感到積極的平衡狀態,這是孩子自信的開始。當孩子親自經歷到你有能力使他消極的情緒減少,或者讓他的情緒好轉,他就會因此信任你,這是安全的情感聯結的基礎,這種平衡能夠幫助孩子精力集中、喜歡學習、善于探索。
第三課老師點評
第四課
第四節課:如何創建符合孩子發展的家庭教室環境?
1.聽課亮點
1、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卻常常忽略了家庭環境的布置,孩子在家里好像過客,沒辦法在這樣的環境里過真實的生活。
2、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協助者,又是環境的布置者,家里有孩子的空間、輕松舒適的環境、適合孩子年齡的活動場所,以及適合他們的教具或者玩具,孩子會受到他內心渴望驅使去做各樣的活動。
3、環境不僅是物質的,還包括精神上的。
2.看視頻回答問答題:家長是如何為孩子預備合適的環境使孩子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 ? ? 看到視頻中的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女兒,從中看到了差距~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也看到了自己需進步的空間。不等孩子長大后,我們再埋怨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 ? ? ? 每個階段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0~3個月時,他們基本上是躺著的,所以給他們準備一個安全、舒適、安靜且光線較暗的臥室即可;4個月3~1歲期間,孩子能翻身、坐、爬、走了,需要的空間更大了,可以為他們準備一張大點的爬行毯,讓他們可以不受限制的活動,所有布置是尊重孩子發育時間表的;1.5~6歲,視頻中的寶寶剛好處于這個階段,從他睜開眼開始,他所進行的活動銜接的都是那么自然,低矮的床墊,使他醒來后可以自己起床;門口的小凳子降低了臺階的高度,讓他可以自行出入;符合他身高的小柜子,可以隨手拿、放玩具及餐具;小餐具及小工具,很適合小胳膊小手使用;靈活的爬梯可以讓他與大人一起用餐及在廚房洗刷、做飯時使用;矮小的衣柜,伸手便能選到自己想穿的衣服;簡易的小書架或是小容器,放上幾本小書,便可自行選擇自己想看的書;所以這階段家長只需按孩子的身高,去調整輔助工具的高度,讓他們想要什么可以自己拿到,我想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會不自覺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3.實戰作業:為孩子預備適合他發展的家庭環境,如客廳,廚房,浴室,臥房。可以使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制作成圖片,上傳到小打卡中。
第四課老師點評
第五課
作業內容:
筆記
1.聽課亮點
1、運動,是智力發展的一個基本因素,能使人的心靈和世界聯系起來。
2、原始生態下生活的孩子和條件優越的孩子到底誰更幸運?
3、運動技能是習得的,是沒有辦法教的,只有給孩子環境,機會,孩子的潛能,才能最大限度的發展出來。
4、真正的教育源自生活,做教育最重要的是回到最根本,那些傳統的活動,很多都非常有價值,都是歷經多年的經驗總結,都是最好的活動。
2.問答題:簡述孩子0-3,3-6 身體發展的特點
答:0到3歲是大肌肉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在一歲之內,完成從躺到抬頭,抬胸,翻身,坐,爬,站,走,這么多的飛躍。孩子有自身發展的定律,到了時間就會呈現出來,不管哪個國家的孩子都一樣,好像一個鐘上好了發條到時候就響,這段時間的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生命潛能,他們按照自身發展規律的成長,運動技能是習得的過程,需要多練習,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第二為孩子預備合適的家庭環境。
3到6歲的孩子主要是腦部和智力的發育,運動對大腦、小腦的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腦是對身體的運動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孩子通過某一些具體的運動去協調身體各部位的放置,及怎樣可以更協調一致或怎么配合,只有整體的和諧以后,才能做出一個正確的動作。整個過程都是由大腦在處理,但這個矯正的過程,是小腦來負責。
3.實戰作業:根據你孩子的年齡(或幼兒園里你觀察的孩子)給孩子制定下周運動活動計劃(2 個活動)
4.實戰作業:上面制定的2個活動,和孩子一起做第一個活動,然后寫觀察記錄,心得(此活動是否合適孩子,是太簡單還是太復雜,是否感興趣?)
5.實戰作業:在適當的時間教給孩子上面制定的第二個活動,同樣寫觀察記錄,心得。
第五課老師點評
第六課
筆記
作業
第六課老師點評
第七課
作業
第七課老師點評
期中考試視頻(上傳不了)
第八課
筆記
作業
第八課作業老師點評
第九課
作業
第九課老師點評
第十課
筆記
作業
第十課老師點評
? ? ? ? 給自己點個贊,每次都有按時完成作業,關鍵是做這樣的作業根本就是享受,每一次都是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