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決定做設計一個新logo,你作為公司美工當仁不讓的接過任務,公司讓你說個時間,你猶豫了下說三天。
這三天里你放下手上的一切事物信心滿滿決定自己設計一個,在電腦旁邊你枯坐了一天也沒有一點頭緒,快下班了,于是你決定明天翻翻以前看過的書和資料,順便再把公司文化了解一下,也許能擦出思維的火花。
第二天你一上午都在查資料,大量的信息在腦袋里面碰撞,到下午的時候你只勉強在電腦里面畫出幾個你自己也不知道的圖案,于是你向以往的前輩請教,前輩給了你一些指引和意見,但是他說了一大痛你發現還是要自己動腦子。
第三天你告訴自己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弄出一個作品,你開始翻看同行業的公司logo希望得到啟發,時間不知不覺到了12點,同事教你去吃飯,這時你才驚覺“沒有時間了”
任何任務都有一個期限,這個期限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后期限在不斷的逼近。
最后期限的英文是“deadline”,“deadline”這個詞很形象,它表示“屆時未完成者死”。
李笑來老師(新東方前講師)就講過一個經歷,李老師以前經常到高校講如何寫英語作文,那時候每年保守估計聽過他的課的學生有兩萬人。
每次這些學生早上8.30之前擠上公交車過去聽課,在充滿各種味道的教室里聽完一天的課程,中午可能就在學校附近的快餐店解決,他們頭上刻著加油、臉上寫著努力,雖然他們也會在打游戲但他們比那些只知道打游戲的人勤奮多了。
就是這樣一群人里面有為數不少的人問過一個讓李老師非常氣憤的問題“李老師,如果我把這本《TOEFL iBT高分作文》里面的作文全部背下來在考場上直接默寫,會不會直接被判雷同”
對這個問題李老師一律只會一句“你說呢!”
一群下定決心背下整本書185篇范文的學生怎么會如此懶惰呢?李老師對此很疑惑,專門觀察了那些學生并且和他們交談,發現他們既勤奮又懶惰行為來自于他們對時間壓力的感受,“沒時間了”或者“時間不夠了”的恐慌促使他們做出種種自相矛盾又自欺欺人的舉動。
一方面他們超乎尋常的勤奮,哪怕只是表面的勤奮,恨不得廢寢忘食,好像勤奮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另一方面他們在尋找一切終南捷徑,他們還為此想了一個概念叫提高效率,而實際上想的是最好不費吹灰之力。
“沒時間了”是時間恐懼癥患者腦海當中唯一浮現的話,巨大的壓力,極度的恐慌,讓他們做出種種不可思議的舉動,他們既勤奮又懶惰、既勇敢又怯懦、既自信又分分鐘體會自卑。
“沒時間了”和死亡有些類似。死亡是人類的終極困境,因為人類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面對這種恐懼人類制造出天堂和地獄妄圖解決死亡困境,但這只是水中月鏡中花無濟于事,更讓人恐懼的是死亡的過程。
有一個教授做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他對一名死囚說我準備讓你體驗另一種死法,我準備割開你的手腕然后讓你流血而死。他將死囚的眼睛蒙上,然后在手腕割出一個口子,之后打開一個水龍頭對死囚說這就是你流血的聲音。
到第二天早上教授打開房門發現死囚臉色蒼白一副血滴盡的模樣,實際上死囚的手腕的傷口早就愈合了,死囚是被自己意識里面死亡的過程給嚇死了。
從這里你可以想象陷入“沒有時間了”的困境的人有多么悲慘了,以至于做出種種不可思議自相矛盾的事情。
但是總有另外一部分人總是淡定、優雅、從容,在他們臉上從來看不到慌亂,考試的時候總是不慌不忙,任務一到手上總能有條不紊的解決掉。面對同樣的困境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呢?
陷入“沒時間了”的困境看起來好像就三種情況:
1沒按時開始拖延了時間
2錯誤的估計了任務時間,以至于期限有些短。
3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失誤浪費了時間。
解決的辦法也就三種
1按時開始
2正確的估算任務時間
3在執行過程中減少失誤節省時間
但真的是這樣么?從時間上去找解決的辦法可以行么?通過管理時間真的有助于解決問題么?
你再怎么調節時間,任務的期限就那么多,你不可能對時間說“時間啊,你慢一點”時間就聽你的變慢一點,時間不會受任何人的擺布,同時也最不受控制。
要解決問題就要從問題的根源入手,要打開一把鎖就不能只從鎖頭上找鑰匙,鑰匙一定在別的地方。
陷入困境本質上是你對眼前的境地沒有解決的方法,你會陷入“沒時間了”的困境難道不是因為你對眼前的事情沒有解決的方案?
沒錯問題就出在你身上,你解決不了任務才會有時間壓力,所以才會對最后期限無比的恐慌,產生一種要死了的感覺。
你為什么對眼前的事情沒有解決的方案?因為你沒有相關的能力以及知識嘛?
你為什么沒有相關的能力以及相關的知識嘛?因為你平時沒有積累嘛?
那么解決困境的唯一方法不就是注意積累能力、積累知識、積累技能么!
(讀《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一章的感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