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來了,我們隨風飄蕩,在風塵中遺忘的清白臉龐。
此生多寒涼,此身多重洋,輕描時光漫長低唱語焉不詳。”
01、 王珞丹與樸樹,粉絲與偶像
最近北京衛視《跨界歌王》第二季隨著總決賽的結束而落下了帷幕,提前被劇透之后的我只是看了由參賽選手王珞丹請來的幫唱嘉賓樸樹合唱的歌曲《清白之年》,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樸樹和王珞丹同框演唱的畫面竟有一種落寞的錯覺,王珞丹清揚透徹的嗓音搭配樸樹充滿故事的歌聲,把一首《清白之年》唱的那樣的動人,那樣的讓人百聽不厭。
作為看官,不想對以唱歌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做出任何點評,真實公平與否,廣大的電視觀眾都看在眼里。事實上以人氣和市場推廣價值為主導的電視綜藝節目在中國電視市場上比比皆是,有什么好值得詬病呢?對待此問題,網友們還是很拎得清的,好好聽歌就好。
同樣作為樸樹的樂迷,一個在手機音樂播放器里設置了一個只有樸樹的歌的歌單的我,只想說,感謝樸樹來《跨界歌王》,感謝他作為王珞丹的幫唱嘉賓把這首新歌唱出了不同的意蘊。雖然我沒有感謝的立場,但是我想他們這首歌演繹成這樣的版本,大概是眾多樸樹的歌迷們最意外也最覺得值得的了吧!
身穿白色襯衫的王珞丹在舞臺中央自信而婉轉的淺唱,身邊站著雖身經百戰卻依然在鏡頭面前稍顯羞澀的樸樹,這樣的畫風大概是整個節目最亮眼的搭配。他們就那樣唱著,掛在胸前的吉他就那樣彈著,觀眾就那樣被陶醉著,等到音樂聲落下還不自知。
當主持人問到為何會選這首作為幫唱歌曲時,耿直的樸師傅再次上線了,“是經紀人選的,因為他說要推廣這首歌......”大概經紀人聽到樸樹的回答會哭暈在廁所吧。從樸樹做音樂開始算起,14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彈指一揮,如今站在舞臺上的依舊是那個14年前只為唱歌初心的樸樹,絲毫沒有改變。就像歌詞里唱的一樣,
人們都說你的偶像是怎樣,你就怎樣。我想,這句話倒過來說也不為過,你怎樣,你的偶像就怎樣。王珞丹說,樸樹是她這么多年都沒有換過的偶像,他值得被更多人喜歡。王珞丹是個倔強的如同小孩兒一樣的演員,在演藝圈里不炒作,不整形,就那樣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圈里生存,這與樸樹堅持自己的音樂風格,多少年都不曾變過的經歷多么相似。這是兩個有趣而一致的靈魂的碰撞,他是她的偶像,但她怎樣,他也是怎樣的。
樸樹啊,歌迷們是應該要感謝你的吧,感謝你這么多年堅持做你自己,堅持做帶有樸樹標簽的音樂,從未停止過。是你,讓那么多人在深夜無眠時有所依靠,找到那份獨有的溫暖。
是你,是樸樹;只有你,只有樸樹。
“是的我看見到處是陽光,快樂在城市上空飄揚,新世界來得像夢一樣。
18歲是天堂,我們的生活甜的像糖,穿新衣吧剪新發型呀,我們的未來該有多酷。”
02、樸樹與專輯,時間與成長
1999年,樸樹推出首張專輯《我去2000年》,距今已有18年之久,那個時期的樸樹頂著一頭長發,剛剛開始他的音樂創作之路。這首《New Boy》里明顯的洋溢著青春年代的樸樹的歡喜與氣盛。“我們的生活甜的像糖”,簡直是樸樹迄今為止所有的歌詞里最甜的詞兒了。每個人的青春年少都是如此的燦爛和明媚,即使全世界與自己對抗也無所畏懼,樸樹當年亦如此。
首張專輯《我去2000年》里收錄了許多至今還膾炙人口的歌曲:《那些花兒》、《旅途》、《白樺林》等等,一經上市便迅速吸引眾多粉絲而熱賣,樸樹在短短的時間里大火了一把。隨后樸樹便開始沉寂,直至2003年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才在千呼萬喚中浮出水面,他總能精準地捕捉時代的脈搏,以各種音樂風格抓住年輕人的心。當“我在這里啊,就在這里啊,驚鴻一般短暫,如夏花一樣絢爛......”的歌聲紅遍中國的大街小巷時,樸樹再度沉寂了。這一沉寂就像為了積蓄某種再度爆發的力量一樣,2104年,樸樹帶著全新單曲《平凡之路》亮相韓寒的電影巨作《后會無期》的影片主題曲,毫無意外的,單曲《平凡之路》再次點燃大眾的情懷。
“十年前你說生如夏花般絢爛,十年后你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現在的你以清白之身奔赴當年之約。”這是網易上網友給出的樂評,結合樸樹自出道以來的音樂風格,不難發現樸樹一直在做新的嘗試,從最初的清新朝氣到后來的對生命發出的獨特的理解,再到如今的他履行的清白之年的約定,每一首歌的誕生都是一個新生的樸樹的成長與成熟之路的見證。
做音樂的這20年是樸樹真正長大的20年,時間從不會給他造成任何在音樂創作上的影響。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音樂大師從創作到演唱,每一首歌曲,每一段旋律,每一個音符,甚至是歌唱中的每一次換氣,都是樸樹對這個世界的全新的理解,也是他對多年來的音樂創作之路的沉淀和起底。
樸樹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活,與音樂為伴。他走到至今或許還不怎么懂得在鎂光燈下保持自身的市場活力,但已過了不惑之年的他只是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做音樂,就是唱歌,就是活出他自己的模樣,從未間斷,從不停歇。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里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啦啦啦啦啦.....”
03、樸樹于我 追逐與信仰
你也許永遠都不會去回想自己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聽到某個聲音而喜歡上某個歌手的,你也許不會一如當初之所好而從未改變過心之所愛。但是我記得,我是在2008年的音樂課上聽到這首《那些花兒》的時候開始愛上樸樹的,并且時間一晃就是將近十年的光陰,現在想起時連我自己都很詫異。
十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很多,無論在時間這張大網的過濾下,我們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但唯獨沒變的就是,樸樹這個歌手,我們愛了十年。樸樹這個人寫的歌,我們聽了十年。樸樹這個歌手講的故事,我們不動聲色地關注了十年。
那個時候年齡很小,還不懂得《那些花兒》里唱的“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難辨真假,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被樸樹賦予著什么樣的特殊意義,我們只是在音樂老師的帶領下,一遍一遍地重復著這如詩一般的歌詞。想來,也是到很久很久以后,在時間不斷逝去的聲音中我們才漸漸明白了當初一直學的歌所承載的含義。這中間所經歷過的歲月大抵就是這首歌在樸樹身上最完滿的闡釋了吧!
音樂是隨著人長大的最好的陪伴,那個唱歌的歌手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年少的我們的心中無法移除,甚至在彼時年少的心中還曾許下過也許這一生都不會實現的小小愿望。后來,我們也在時光中懂得了原來這就是偶像啊!
樸樹這個偶像在當時是那么遙遠的存在,只要是偶像一直在發光,只要是偶像一直在歌唱,年少的自己的內心就會泛起無限的激動和滿足。現在想來,那是一種多么難能可貴的情感啊!指引著我們一路成長著的樸樹,不正也在伴隨著我們一起長大嗎?
但是,偶像有時又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有時他很近,就像昨日放學時還在學校門口跟你打過招呼的伙伴一樣,又像是前天夜里在夢中忽隱忽現的那張看不清的臉。近在眼前的他,才是他要給予我們的力量,這力量既是我們敢于迎接成長的無畏,也是銘刻在我們的脊髓里不可磨滅的信仰。
看到豆瓣上有人這樣評價樸樹,“像打開門,看到一個憑空消失多年的人站在門口,還是那副德性,一點沒變,只是老了許多。想給他一拳,但又想緊緊地把他抱住。”或許我們想抱住的并不是樸師傅,而是從過去到現在,這漫長的時光隧道里,我們再次重逢時的那份驚喜和感動。
師傅啊師傅,請你繼續在做音樂的這條路上堅持做你自己。你知道吧,那個在舞臺上偶爾害羞但唱起歌來又超級膽大的你多么讓人動容,那個耿直的逗笑現場嘉賓的你多么令我執迷。尤其喜歡你走出半生,歸來仍舊身懷赤子之心的模樣。如若你要將這一路漫長的故事從頭講起,那么即使大風飄蕩,我們也不懼此生寒涼。
因為是你,因為你叫樸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