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大概是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了吧。
? ? 小孩子罵一個人,就會用蠢豬,豬八戒,來形容自己心里最討厭的人。而孫悟空是所有男孩子的最最仰慕的英雄。七十二變,大鬧天宮,一個筋斗云,十萬八千里。這些本領讓小小頑童,心里想有貓爪在輕輕撓著,變成威風凜凜的齊天大圣成了一個小小的夢。
? ? 可是,孫悟空真的一直這樣瀟灑嗎?當然不是,大鬧天宮時的齊天大圣,取經路上,一次次被那些仙,那些佛的寵物,坐騎,不斷地打敗。他不斷地去求爺爺告奶奶,仿佛他不再是那個曾經的齊天大圣。其實,不然,他在成為齊天大圣之前,他就是一只猢猻,一只卑微,一心只求長生的猢猻。
? ? 林深之處,聽見一樵夫歌唱《滿庭芳》一詞,誤以為是老神仙,到近前,直接叫到:“老神仙,弟子起手(稽首 )。”看看這還是那個威風凜凜的齊天大圣嗎?稽首,是古代 的一種跪拜禮,也是九拜之中最隆重的禮節,為了長生,齊天大圣也真是下了血本。難道說,人尚未成名,或者,事業沒成功的時候,談不上面子,等到有錢有地位了,這面子尊嚴,卻偏偏出來作祟。
? ? 聽完樵夫的話,去往菩提祖師的洞府,到了門口,卻不敢敲門,僅僅跳上枝頭摘松子吃。難不成在這兒受的氣,往后都撒給那些小妖怪,動不動就打爛你的洞府。這些不得而知,少頃間,一個童子出來高聲叫到:“什么人在此騷擾”,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你又可曾見到過齊天大圣給一個小小的童子鞠躬。
隨童子見菩提祖師,這猴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人家還沒答應收他為徒,他一見面直接下跪,是不是有點厚臉皮。
? ? 菩提祖師教他“術,流,靜,動”四門道法,悟空不學,打破師父盤中之暗謎,半夜三更時分,師父睡著,悟空只好跪在榻前,不敢驚動。已成師徒,行跪拜禮,不算做悟空沒有尊嚴,學長生之道時,悟空道:“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永不忘恩。”聽師傅論道時,得知自己需防三災利害。悟空又道:“萬望師父垂憐,傳于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悟空在顯示自己已經可以飛舉騰云,師父告訴他,“凡騰云之輩,早辰起自北海,游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騰云”悟空好生羨慕,又道:“師父,為人需為徹,索性舍個大慈悲,將此騰云之法,一發傳與我罷決不敢忘恩”看看這還是齊天大圣嗎?一而再再而三地乞求,仿佛不傳授給他,反倒是菩提祖師的不是。
學道功成的悟空,在人前賣弄,此時,悟空已經頑性盡顯。結果被趕了出來。回到家的悟空,大顯身手,先是打敗一魔王,后封了七十二路妖王。此時的悟空似乎膨脹到了極點,此山我為王,這個猴王真是當的舒坦極了。
? ? 手中沒有趁手兵器的猴王,決定去龍宮討要一件寶貝,老龍王比較通情達理,也給足了禮節,開口稱道上仙,甚至面對請求,不好推辭,一件件地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最后,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被悟空所得。拿了人家的寶貝,得了好處道聲謝,離開便是。悟空不這樣 。你看他弄神通,丟開解數,打轉水晶宮里,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脖,魚蝦鰲蟹盡藏頭。
? ? ? 更過分的是,拿了一件東西,又開口討要。悟空道:“當時若無此鐵,倒也罷了,如今手中既拿著他,身上更無衣服相趁,奈何?你這里若有披掛,索性送我一副,一總奉謝。”龍王道:“這個卻是沒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龍王道:“煩上仙再轉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萬告求一副。”龍王道:“委的沒有,如有即當奉承。”悟空道:“真個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
? ? 看看一個潑皮無賴的猴子,仗著有點本事,開始耍橫。最后拿了人家的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藕絲步云履后,竟然一路打了出去。看看同樣是求別人,沒本事的時候,行跪拜禮,稍有本事便開始仗勢欺人。
? 看看孫悟空最后還是一樣被壓在五指山下,所以說,人要有本事,更要有胸懷,有善心,講仁義。欺人者,人皆欺之。我講的悟空還是你心目中的悟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