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9月是我步入大四的第一個月,也是被擁抱變化的一個月。其實,找不到工作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但找不到好工作的情況是常有的。
? ? ?找工作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大部分的企業校招都要從網申開始,從網申到測評再到一輪又一輪的面試,很多人漸漸把自己的信心、耐心都消磨掉,卻可能還是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當然有時候也確實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可能他想在離家比較近的大城市發展,可能他專注于某一行業不愿放棄,也可能他嫌手上的offer薪水低沒發展,但是滿意的工作又被淘汰了,真的非常折磨人。我在面試的時候甚至看到過有朋友為了BAT的其中一家,當天打飛的從南京飛到武漢,從杭州追到上海,在這個城市面試掛了去下一批城市繼續霸面;我也見到過有前輩從北京一路南下通過霸面、補招、直接內推等手段才得到一份相對不錯的工作,不禁感慨現在就業形式的嚴峻。
? ? ?經歷著這些折磨的、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同學,有的甚至成績非常出色、當學生會干部、有實習經驗、拿獎學金和各類比賽大獎。那么,為什么呢?
沉迷于校園的光環
? ? ?我大學的前三年都在做學生工作,因為高中是社團社長和班長,大一的時候很想嘗試新的事情。光是選擇加入學院學生會還是學校學生會就糾結了很久,決定加入學生會后選擇加入什么部門又費了很多腦筋。我甚至還找過校會的學長請求他幫我換到“重點部門”無奈失敗。想起三年前又是咨詢前輩,又是咨詢家長老師的場景,簡直和現在找工作一樣。加入學生會之后就要想辦法升級,能不能做到部長、進主席團,能不能做到院會主席,如何在校會和院會之前選擇權衡發展,都讓我為之奮斗了很久。
? ? ?回過頭來想想,這么多年學生工作給我帶來了什么?所謂的“學生會主席”光環?不是的,在整個過程當中,我覺得最有挑戰性的,就是如何組織大家做一件他們不想做的事,比如在下雨的夜晚組織主席團成員去開會,在期末備考階段,讓大家加班加點去做學生會年鑒總結。當然,我在學生會也徹底和拖延癥說再見了,因為學生會有太多突發性的工作,時不時會讓你交一個什么總結什么材料或者某一個環節出了bug然而deadline就在眼前需要你去應對,所以為了快速處理這些突發事件,我一般都早早地把自己的事情解決掉。
? ? ?今年換屆的時候,有學弟學妹來找我聊天,感謝我在主席團面試的時候站在他們的立場幫了一把,可以使他們留在主席團。其實,每個人的努力都該得到回報,這也是努力的過程中最美好的愿景。然而當你達到一個愿景時,是否還陶醉在光環里遲遲不前進?
沒有盡早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并持之以恒。
? ? ?在大一(2012年)剛進來時,曹月娟老師就跟我們說過,大學里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不管讀研出國還是就業,都需要找到一個興趣點,接著一點點深挖下去。
? ? ?然而我直到大三(2014年)才開始漸漸明晰方向。那中間的這兩年我在干什么?當我大一為了暑期社會實踐沒立項傷心哭泣時,他們已經找準自己的定位,并為了自身的職業發展開始奮斗;當我大二還在熬夜做挑戰杯新苗計劃的時候,他們在BAT實習,甚至還總結了在我大三時都為之膜拜的面經;當我大三剛剛確定方向準備做互聯網的時候,他們在創業做自己的產品,有的甚至已經形成商業模式開始融資;而當我找工作時,他們已經有一份完美的簡歷。
? ? ?當然在這兩年期間,也有不少的朋友勸過我。當我大二為了助理班主任和學生會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時,老顧就不止一次地勸過我,你這樣下去會耽誤不少事情的。我當時我并沒有理解她的想法,因為我覺得我的日子并沒有很清閑,我甚至為了平衡學業和工作,經常忙到凌晨,有段時間甚至需要靠手機的備忘錄鬧鐘提醒自己哪個點該干什么。然而人往往在忙碌的時候失去方向,夜深人靜躺下就睡著的時候容易被所謂的充實感滿足,卻忘記了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向。
? ? ?到了大三(2014年),我看著大四的學長學姐畢業季找工作的種種困難,我開始著急。于是開始瘋狂地投簡歷找實習,看到什么不錯的機會都去投。那個時候我著急迷茫,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這個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自己適合成為什么樣的人,并且怎么為之努力,形成積淀。我在大學里做著“優秀學生”都在做的事情,我從一進入大學就開始關注優秀的人在做的事情,我簡單地以為我努力地做到了那些我也會變得優秀。然而我在找實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碰壁,甚至懷疑過自己好像不適合這個專業,或者覺得自己的媒介素養不夠,或者是被互聯網等大潮所吸引,一下子去轉投互聯網的崗位。其實這樣沒有目標地去投簡歷,說實在話,進了面試十有八九也是炮灰。以前跟睿睿姐聊星盤的時候,她跟我多扯了幾句關于未來的話,如今星盤的運勢早不記得了,然而她說的“培養核心競爭力”仍然記得。找到方向除了找準行業以外,還要細化到具體的領域,比如記者這個崗位,不是有新聞敏感性,會寫會采訪就OK,你在核心領域在哪里?財經、民生還是政法?
? ? 人需要不斷地去實踐來驗證自己的想法。不論是通過讀書、看資訊或者刷知乎了解行業還是實習,都需要去驗證。幸好,在我迷茫了兩三年以后,在網易和阿里的實習驗證了我的方向,并幫助我進一步地細化方向。實習讓我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認識更多人。然而,相比鍛煉業務能力,培養產品sense的收獲,我更慶幸在每次洗牌的時候,可以接觸到指導性的意見。
? ? ?在網易經歷了總監離職部門合并,瞬間沒有headcount,這消息對于當時的大四應屆生來說簡直是當頭一棒。我當時一心想著怎么安慰他們,敏碩卻跟我說,提高跳崗競爭力很重要,離開了網易并不可怕,最關鍵的是你在網易學到的本領能否幫助你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甚至有更好的前景更優厚的待遇,而不是你的價值僅僅因為大平臺、光環而存在。
? ? ? 我進入阿里一個月后,我的第一個老板就離職了。當時我一直不解,在阿里實現財富自由后,為什么要急著擺脫這樣的環境。因為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脫離舒適區,進入一個充滿風險的新環境是毫無安全感的,更是很多人不愿意選擇的。后來,在他離職的最后一課中,我才了解到他的夢想是實現財富自由以后去創業,然后做投資人。
? ? ?離開阿里的時候,我師兄曾經問過我,你之后想去干什么?我應付地說我先回學校。因為我沒想好我該去干什么,在去年的現在,我選擇了互聯網,決定了以后的發展方向。然而到了今天,我嘗試過電商運營、流量運營、產品運營、社區運營、互聯網市場、互聯網公關以后,在offer面前,我卻決定不了以后去哪里,進了這個門,才發現里面這么大,我不知道我該去做O2O,互聯網金融還是繼續做電商。我是一個選擇了就不后悔的人,畢竟是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所以在選擇之前我會猶豫很久,也害怕選擇帶來的風險,因為一旦選錯,回頭的代價也是成倍的,可能依照我現在的經歷,無法徹悟“選擇沒有對錯,一直走下去錯的也能變對”這句話的意義。
? ? 我們總是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階段徘徊,但愿能早日走出來,“看山依舊是山”。也祝愿大家都能早日拿到dream 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