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晉升副總的時候,才進入公司一年,而公司成立也才僅僅一年半時間,隨著人力資源經理的離職,我不得不暫時挑起公司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
我沒有專門學過人力資源方面的東西,有一些了解也只是看過或聽過而已,這次終于有機會可以實操一番了。雖然人力資源工作可以做到流程化、標準化,但是對于我們這個初創企業來說,應該還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既然讓我暫時負責,那么就應該做出一些改變,這才是我的性格。
公司的人力資源和行政后勤是一個部門,合稱為行政人事部,包括部門經理在內也只有四名同事,其中一個是網管、一個負責前臺和后勤的行政助理,也就是說,當部門經理缺崗的這段時間里,我只能帶領一個人事專員負責公司的人員招聘、入職培訓、檔案管理、績效考核等工作。
以前我也做為部門主管的身份參與過面試等招聘工作,但是當時面臨的都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備選,心里比較有底,因為我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只要等著人力資源部門將篩選好的簡歷傳過來,我再擇優面試即可。
可是現在卻需要坐鎮人才招募的第一線,面對公司人力郵箱中海量的簡歷,我頭都大了,側頭求助般地看著對桌的人力助理,希望她能勇于擔起重任把我給解脫了,可是小妹一張嘴就擊破了我的幻想,“斜總,我剛來兩周,之前一直被安排整理員工檔案的?!闭f完以后,無辜的大眼睛還對我一眨一眨的。。。
得,求人不如求己,一想到我是為了整個公司遴選人才,心里感覺頓時好了不少。雖然如此,如此親力親為地一封封地初選還是讓我看到頭昏眼花,如果設置條件自動篩選的話,就憑那時候幾大網絡招聘的產品體驗?肯定會有無數“漏網之人才”,沒辦法,加班加點的選、選、選……!!!
接下來的工作就比較流程化了,篩選、匹配、初試、復試、發Offer……跟其他互聯網公司沒啥區別。不過我要重點提到的是我“斜氏”面試秘法里的核心內容:一個是價值觀、另一個就是態度。這兩方面是我最看重的,也是我自己形成那套招人選人辦法的核心理論。
每次崗前培訓時面對一群神情認真到略顯呆滯的面孔,我都感到很無語,總是不禁感慨:怎么被我篩選進來的都是一些笨鳥呀?明明說好的高學歷呢?經驗豐富呢?機靈一點,活躍一點不好嗎?難道以前都是混日子的?!
好不容易挨到培訓結束,將他們分別送到各自所屬的部門,剩下的工作就交給行政助理和網管來辦了,安排工位、派發辦公用品,調試辦公用電腦、設置網絡網關、錄入指紋門禁、發歡迎信(一些特別注意事項及員工手冊電子版)……等一套固定的流程。每晚下班之前我都會接到行政助理發來的工作日志,里面有詳細的匯報,然后我再轉發給人力助理,給新員工建檔,同時增補相關信息,在一周之內簽發試用期合同和保密協議。到此,人力資源的大部分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在新員工試用期間,人力資源部還要定期動態跟蹤、反饋員工的各方面工作情況,以備試用期結束的時候,做為部門考核評定的增補意見。
當然了,畢竟是經過我親手招募進來的,所以我也會經常關注他們的表現,因為我是副總嘛,有時候就直接跟他們部門的主管打個招呼,將他們借調過來,輪番在我身邊安排一些臨時任務給他們做,算是近距離考察吧。
經過幾件事以后,我發現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完全是錯的,他們不是笨人,只是在外面被那些所謂的“職場生存法則”洗腦了,凡是小心謹慎,加上我們公司畢竟不是正規的大公司,很多東西都是很隨性的,怎么效率高怎么來,一切都是以公司和項目為前提,這樣一來,他們更懵圈了,說白了,就是短時間內不知道該怎么玩?
當然里面我也發現有很機靈或很能干的,這時候,我總是對他們寄予厚望,同時給他們安排更多的鍛煉機會。可是現實情況卻不是我所期望的那樣,越是我一心想留住的那些人才,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吧,卻總是讓他們做一些他們看起來很小很瑣碎的工作,根本施展不開他們拯救地球的遠大抱負,不久就紛紛離開了,更有過分的根本連招呼都不打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了。
我知道他們是看不上我們初創的小企業,更看不起他們手頭上那些其實是為了考察和鍛煉的工作任務,而最終留下的慢慢成為了骨干的,卻是那些在我開始看做是笨鳥的人,他們總是認真高效地完成我交代的工作,哪怕在當時的他們看來是有些莫名其妙的任務。
法定試用期最長是三個月,那么我就要想辦法在這個最大的期限內,將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識別出來并留下委以重任,這才是我作為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最重要的責任,而不是像下屬們那樣按部就班地執行完既定流程就好了。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性格秉性以及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以前也沒有過交集,我們應該如何從茫茫人海中將自己需要的人才找出來?招聘當然是最常規的途徑,但是由于網絡招聘的不靠譜,簡歷的匹配度極低,而作為初創公司,我們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和成本去慢慢培養人才,而在互聯網行業,歷來都是鐵打的公司流水的員工,人人都有一顆不斷向上的心,說實話,比起國內其他二三線城市來,員工的忠誠度要想對低得多。
那么我就將企業內培訓和試用期合并,單獨成立一套新員工考核辦法用于為公司遴選人才,可惜有些環節都來自我個人的操作,暫時沒法標準化推廣。也幸好得到了老板的認可和支持,才得以讓這套辦法在公司實行了近兩年時間,現在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將專門撰文統一詳細解答。
===================================
PS. 斜哥觀點主要面對的是公司職場型創業,而不是生意型的創業,兩者在理念和方法上有很大區別,還請大家甄別清楚,以免誤入耽誤您寶貴時間。
PSS. 所謂“創業早期”是指創業至A輪之前的階段。主要包括idea固化、公司籌備注冊、成本核算、人員招聘、技術選型、產品架構及研發、項目管理、測試上線與迭代、產品運營、品牌推廣、團隊管理、融資(天使輪)及企業文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