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魔道》是一個非常巧合的事情,當然這也是一件必然事件。某個書荒的午后在微博搜耽美推薦,就看到了這本小說。其實推薦也沒有講很清楚,但是實在書荒,就想去看看吧。然后就找了小說來讀,沒想到看過之后特別喜歡。
在很多安利公眾號里面,《魔道》都是被劃做被書名耽誤的好文,確實我當時一眼看到這個名字也不太想看,超擔心是修仙類文章,但迫于書荒,還是去讀了。我讀這本小說不早不晚,應該是小說剛剛完結,作者還沒有開始修文的時候。那個時候在微博上書粉們據說撕的很厲害,總是能看到作者的話里面,作者要求不要拉踩,不要強行安利。我個人不喜歡這樣子,所以很多被人安利超多的小說我都沒看,比如華胥引、溫暖的弦。熱度很高的小說很容易讓人抱有很高期待,去看之后有時達不到期望值,這是一件讓人很沮喪的事情。
說回文章,這本小說我第一遍看的時候跳過了一些,比如血洗不夜天。大概是我有根小雷達,專門避開比較虐的位置。后來去補看了,再之后作者二修,我又重新看了一遍后半段。之后,在某些書荒的日子,我也會再翻出來瞅瞅。但事實上,這不是我最經常重溫的小說,因為故事性太強,覺得必須重頭開始看,嫌麻煩就沒有勇氣再看。不過有時候還是會挑一些固定章節出來看看。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一在情節二在人物(無先后順序)。
情節上,文章有諸多伏筆,而且這些問題作者后續都會拋出來讓你去想。比如,藍湛為什么會認出魏嬰,拋尸塊的是誰、有何居心等等。最讓我覺得安慰的是,最后魏嬰之前的遭遇并沒有歸結與某一個人,若說原因也只能說陰差陽錯吧。我喜歡這種事情都是自然發生的感覺,誰都沒辦法精確算出所有事情的發展。故事的發生一直有一根主線穿著,同時以十三年前的事作為暗線并行。兩條線相互交錯,一點點找到事情的真相,最后結尾合在一起。現在發生的事都是過去的映照,世上本無新鮮事。
再說人物,魔道是公認的群像寫的好,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思想。甚至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蘇涉因為金光瑤記住自己的名字就心甘情愿為他賣命,金凌因為從小沒有父母陪伴養成倔強性格、薛洋因小時候的遭遇而心狠手辣...每個人都是那么鮮活,不管他做了什么,在小說中都是那樣自然而然。所有人做的事情,都是根據他的性格和成長環境衍生出來。至少對比有些小說,我們的評價應該是所有人智商都在線,都沒有OOC。
今天先寫這么多,主要是有段時間沒有好好再看看小說了,所以對于這本小說沒能說出太多東西。這兩點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所以先寫下來。準備晚些時候再看看小說,到時候寫個細致點的讀后感。
本來準備附上知乎評價鏈接,后來自己去看了一下,被吐槽到沒眼看。大家都在說文章很一般,可能我得找個時間再去看看了。我是個比較搖擺的人,很容易受比人影響。但是看文這個事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吧。總得來說,魔道可能確實存在許多不足,但是我還是喜歡,hhh。另外,我基本不二刷網文,都是挑情節看看,為了推薦,看來要去認真瞅瞅啦。不過本來就是休閑向,主要是看個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