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距離立Flag的那天已經過去了一月有余,這是開始寫的第二篇文章,可以想見自己的小胖臉被打的多腫。
恍然細數自己的在沒有更新的這些日子,做了什么讓自己成就感非凡的事情?一件都沒有,那段時間也已過,連它的尾巴都抓不到。誠然,確實是因為自己懶散的性格使然,卻也實實在在的發現:自從長大之后,我們的時間就像被按了快進按鈕一樣,飛速的流逝著。從晨間擁塞的地鐵上、巴士里,在中午的樓宇穿梭的外賣車中,在燈火璀璨、車水馬龍的夜色里,我們忙忙碌碌、恍恍惚惚,不知不覺間已然過了一天又一天。
? ? ? ?雖然是個90后,但是作為資深的“固執陳舊派”,堅持不刷微博,不逛豆瓣、天涯,不上知乎,更不迷抖音。今天心血來潮的逛豆瓣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小組:尋找筆友。帖子已經蓋到了三萬多,大多數都是在尋找一位可以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小可人兒。70%以上的小伙伴更希望是手寫的筆友,其中也不乏一些在海外的同仁。最有意思的是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90后,或者該說是95后,還有一些自稱是大叔、老阿姨的80后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關于筆友,可能大多數人在自己八九十來歲的年紀,都曾幻想過有一位很好的筆友,一筆一劃,花上一兩個小時認真的在干凈的信箋上分享彼此的生活,把自己的心事,美好的祝愿傾注于此,然后期待郵遞員蜀黍把它送到小伙伴手里,那時候物流行業并不發達,電子郵件也不是那么普及,那時候總在期盼著來信,等待的時間也變得格外漫長。而這慢悠悠的時間在如今卻顯得格外難得。大家都很向往這種“復古”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期待有人可以將那份心意珍之重之,也期待有人愿意將那些心意與自己分享。
其實,不僅僅是“筆友”的火熱,現在很多慢綜藝,相對原始的方式也更受年輕人的青睞。就好像“向往的生活”的風靡,李子柒在一眾網紅中的獨樹一幟。在每日的步履匆匆,和經過一天的信息轟炸帶來的頭昏腦漲之后我們想要讓自己慢下來,在這個強調“高效、競爭”的社會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感受去獲得更多的作為“人”的樂趣。即使現在沒條件,看著別人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自我安慰的好辦法。人總是這么“反復”和麻煩:我們一面享受著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捷生活和福利,一面感慨著因為便捷而遺失的情意、淳樸和儀式感。對于我這種不擅長歸納和演繹的人來說,最簡單而粗暴的分類就在于慢生活對我們的意義就在于走心與否。
與其說我們在期待慢生活,不如說是我們在期待自己會有一種更用心的方式生活,愿意傾注時間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有人情味。而不是每天在鋼鐵森林里精疲力竭,兵荒馬亂一天之后,躺在床上回想起來只剩下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