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一日之餐精于晨——想體驗英國料理之美味,快去吃一頓英式早餐

對于倫敦的想念,除了大英博物館,大概就剩下英式早餐了。在筆者看來,兩者有一個共同點——無比豐盛,令人難忘。有英式早餐可吃的早晨充滿了幸福和期冀。你清楚地知道,只要睜開眼睛、梳洗落座,許多美味的食物就會湊到你的身邊,讓味蕾舒舒服服的享受個夠。

這么一想啊,感覺連覺都不想睡了。

英式早餐。圖片來自http://www.ukren.com/

用中國人常說的“色香味”來評判,英式早餐一定能得個高分。以色觀之,鮮紅的番茄、金黃的炸面包片、新煮出來的黃豆,樣樣都是溫暖色調。還沒開吃,視覺上的愉悅已足夠讓人心動,誘人垂涎。還沒坐下來,食物的香味就開始往鼻子里鉆,擋也擋不住。番茄與烤蘑菇的蔬果清香,炸面包的油香與谷物香,各種烤腸肥美的肉香。不必多說,只要稍稍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怎樣的飄香盛景。拿起叉子,放進嘴里——唇齒之間,有炸面包、炸薯餅的一口酥脆,有煎蛋的鮮嫩幼滑,有烤番茄的香濃多汁,有蘑菇和香腸的嚼勁爽口。你能夠想象的香氣,你能夠想象的味道,這里大體都有,就盛在眼前的一個大盤子里。只要放松身心,就可以在這美味的叢林中盡情徜徉。

簡直不可思議。眾所周知,英國人向來被視為不會做飯的民族。但在早餐這件事上,英國人不僅完勝歐洲大陸的鄰居(吃過英式早餐就知道歐陸早餐是多么單調無趣),連揣著一顆中國胃的筆者也要豎起大拇指。說起來,神州大地上的早餐,也很少有這么隆重的架勢——大體而言,無非是一點主食,一點小菜罷了。而且,英式早餐的一個大特點也深深地俘獲了中國胃的芳心——它都是熱的啊親!除了果汁以外全都是冒著熱氣、不會傷胃的食物啊。

除此之外,英式早餐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特別抗餓。胃口小的人,早餐吃了英式早餐,過了中午都不容易餓。炸面包,烤香腸,煎雞蛋,每一樣都是充滿能量的食物。如果新的一天需要出門遠行或者干重體力的活兒,那來一頓英式早餐真的是太有必要了。即便無需太多體力,英式早餐給人帶來的飽腹感同樣令人回味不已。暖暖的早飯吃下去,清香的早茶喝下肚,讓五臟六腑都沉浸在食物的熱情擁抱之中,渾身上下都覺得滿足。

這樣的早晨,簡直不能再美好。

大概也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當筆者在羅馬吃歐陸早餐時,雖有陽光盛景相伴,卻突然產生了“吃糠咽菜”之感。畢竟,眼下的早餐只有牛角包和牛奶咖啡。沒有香噴噴的烤腸,沒有顏色誘人的烤番茄,煮豆子烤蘑菇之類的就更不要想了。而筆者的胃大概還沉浸在英國的晨早時光里,今天的這頓早飯沒有這些好東西,所以它就果不其然地不開心了。

這也難怪。多年以前,英國作家毛姆就留下過關于早餐的名言:在英國,喂飼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吃三頓早餐。毛姆君誠不我欺也。

英式早餐是如此地受人熱衷,以至于英國人專門為它組織了一個協會(The English Breakfast Society)。從協會的網站上,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英式早餐的歷史來源。原來,這道美味最早并非平民百姓的飲食,而是田園貴族的專享。豐盛的早餐,所有食材都取自貴族的莊園,凸顯著貴族領地的物產豐饒。不用說,這樣的早餐既是貴族優越生活的必備組成,又是炫示自身地位的絕佳工具。后來,工業革命開展,舊貴族衰落,城市中產階級興起。為了顯示財富和生活品味,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產們從舊貴族那兒學習不少“優雅的”東西,這風風光光的英式早餐就是其中之一。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工薪階層也開始吃英式早餐了。別忘了,如此充滿營養和能量的一頓早飯,對需要上班打工勞心勞力的工薪階層是最實用的了。就這樣,英式早餐從貴族莊園走上了平民餐桌,真正成為了英國人的國民菜。再后來,這頓飯隨著英國人的腳步走向了世界,全世界都有它的愛好者。這么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世上哪個吃貨會拒絕呢?

也正因為菜肴豐盛堪比正餐,現在的英式早餐早已脫離了“早餐”的原意。在許多西餐店,你可以在三餐中的任何時段吃上一頓英式早餐,真正體會一下毛姆所描述的感覺(不過真的三餐都吃的話估計還是會膩味得想吐吧)。對于筆者這樣的吃貨而言,這實在是個福音。畢竟,在英國找不到其他合胃口的東西時,總還是有這么一個熟悉而溫暖的老朋友,時刻在菜單上等著你。

常有人說:惟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美食是如此重要,都可以與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平起平坐。其實美食何嘗不是一種愛的表達呢?通過咀嚼與吞咽,每個人都體會到來自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每一根神經都在消化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人是生下來就要吃東西的。或許,盡情地享受美味,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愛的起始吧?

而在筆者看來,英式早餐就是這樣能增進對世界之愛的美妙食物。

所以,有空來試試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