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用餐那些事

英國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簡而言之,其制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烤箱烤,或者放火鍋里煮。做菜的時候不放調味品,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末。

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許多國家的飲食口味都在不斷變化,刺激著食客的味蕾,但英國人的餐桌上卻少有新意,食材不變,習慣不變,口味不變,就連烹飪方法也是缺少變化,就像一成不變的英國紳士一樣保守傳統。

時光荏苒,幾千年就這樣飛過,其他國家都發展出了各種各樣新鮮的烹飪方法,唯獨英國人固步自封。估計是因為不列顛是海島,離歐洲大陸有一定距離,很難受到那邊的影響。話說回來,英國人用了這些年慢慢適應所謂的飲食文化。惟一的小小收獲是美國發明了巧克力之后,1980年傳到了英國。英國人很好奇怎么吃,后來發現也可以按經典的方法處理——放在羊油里炸上一天再吃。

面包、熏咸肉、燴水果、麥片、橘子醬等,是英國人的早餐;而午、晚餐,一般是兩菜一湯和點心。他們有在下午喝咖啡的習慣,咖啡、蛋糕、三明治、布丁等,都是下午茶中的重點美食。另外,英國人還有進餐前喝酒的習慣英國蘇格蘭的"威士忌"世界名。

“早餐吃得像國王,午餐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這句英國諺語可謂道出英式早午晚餐的真諦。

英式早餐

英式早餐:吃的是一種態度

英國王室自古以來就是大不列顛人民生活方式的典范,只要是王室的生活,上層階級就會仿效,平民百姓自然也會跟進。

英式的早餐文化起源于13世紀,那個時代是英國金雀花王朝時期,也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亨利二世、“獅心王”理查一世、愛德華一世都是英國歷史上的明君。國力的強盛令人民的生活品質提升,更多國民能仿效王室的華貴作派,貴族般的早餐開始流行,并且形成一種長久的文化,以后不論英國強盛與否,帶著貴族血統的早餐依然被傳承下來。

英式早餐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種類豐富。標準的英式早餐主要包括:熏肉、煎蛋、炸蘑菇、炸番茄、煎肉腸、黑布丁,有時還有炸薯條。當然還有咖啡或茶佐餐。




現在的英式早餐,沒有了那些高卡路里的食物,開始選擇麥片、蔬菜沙拉、水果作為早餐的主要食品。吃的順序是先喝果汁,然后再吃燕麥片、玉米片,再吃香腸、煎蛋一類的主菜,最后喝上一杯紅茶。





英式早餐最經典的飲品當屬早餐茶。英國人的早餐茶比較濃,選用南亞老殖民地的紅茶。有些人喜歡單一品種茶葉,有些人喜歡拼配茶,拼配茶分別來自印度、錫蘭、肯尼亞等地,也有的人會喝中國的紅茶。

最適合的英式早餐茶是阿薩姆茶,茶葉外形細扁,顏色為深褐,茶湯濃厚,色澤深紅稍褐,帶有淡淡的麥芽香和玫瑰香,口味濃烈。而另一款著名的大吉嶺茶口感柔和、偏淡,適合在喝下午茶的時候選用。重口味的紅茶會有澀味,可以用牛奶來中和口感,并且添進怡人的奶香。

英式午餐

午餐特別簡單,只吃一個三明治加蔬菜沙拉。

英格蘭貢獻給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大概就是三明治了。三明治一般是作為中午的午餐。三明治的制作在現在看來非常簡單,不過就是把奶酪或者火腿夾在兩塊面包中間罷了,可是在三明治出現之前,又有誰想到可以這么搭配呢?18世紀時,英格蘭東南部桑威奇小鎮(Sandwich)上的桑威奇伯爵(Earl of Sandwich),吩咐自己的仆人把冷盤肉夾在兩片面包中間,送到自己的辦公桌前,方便自己一邊吃飯,一邊工作。后來,兩片面包加肉,就成了三明治的最初版本,到現在,三明治中間可以添加的食物已經遠遠不止肉了。

除了三明治,英式午餐中的另一個經典搭配就是傳說中的“莊稼漢午餐”。

通俗點說,就是面包加奶酪,據推測呢,最初可能真有莊稼漢這么干過,把面包和奶酪用手絹兒包著帶到田里吃。現在,英國的有些酒吧酒館里仍然有這種所謂的“莊稼漢午餐”,點上一份,再配上一杯麥芽啤酒,簡直是絕配。不過,現在的“莊稼漢午餐”也有了發展創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XX午餐”。比如說“農夫午餐”就是面包加雞肉,“畜牧人午餐”就是面包加火腿,“法式午餐”就是布里干酪加法棍面包……如果想要換一種奶酪和面包的組合方式,還可以嘗試威爾士的干酪面包片。

英式下午茶

英式下午茶是英國飲食的一部分。 英王室 “下午茶”的概念起源于1840年的英格蘭。這都是因為有一位公爵夫人在晚飯時間還沒到的下午就餓了。這項儀式慢慢地變得更加講究,她還邀請朋友來一起享用,于是不久之后,上流社會的所有人都在用下午3點到5點的“下午茶”了。

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鐘。因為在以前莊園里的英國貴族們過著早餐豐盛、午餐沒啥、晚餐8點的生活,所以通常每天下午4、5點的時候需要吃些甜點。

下午茶的英文就是Afternoon Tea,或者Low Tea,因為傳統上,貴族們喝下午茶用的器皿甜點都放在和扶手椅高的桌子上,高度比正餐餐桌要low。

High tea指在飯廳的高桌上享用,盛行于普通大眾,因為一般晚餐最早要在8點才能開始,這是作為一天的勞累后補充體力的餐前小食。

英式晚餐

典型的英式晚餐就是“一葷兩素”。“一葷”一般就是豬肉、牛肉、羊肉三選一;而“兩素”就是英國人絕對離不開的飯桌兩寶,土豆+胡蘿卜,有時候也會是甘藍或者西蘭花。盡管這樣的搭配已經流行了幾個世紀了,不過估計這個搭配就像面食對于中國北方人、大米對于南方人一樣,就這么長久下去。


既然先說的葷,不如就從葷說起。英國人愛吃牛肉、羊肉甚至鹿肉,以肉為主食材的菜肴也層出不窮。要論英國最好的肉在哪里,不細說恐怕不行。蘇格蘭的安格斯牛提供著全英國最好吃的牛肉,而威爾士的羊肉也是大有名氣,至于鹿肉,在蘇格蘭很常見,威爾士和英格蘭的部分地區也有。

英國人愛吃烤肉,尤其愛吃烤牛肉。吃完烤肉會不會覺得太膩?與烤牛肉搭配的還有另一道經典英式菜肴——約克郡布丁(Yorkshire pudding),“烤牛肉加約克郡布丁”甚至被稱為英國的國菜。這個布丁其實就是經過烘烤的面糊,一般呈碗狀,里面填滿了燉肉、豆子和蔬菜,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咖喱,畢竟咖喱現今已經超過炸魚和薯條在英國人民心中的位置,在英國外賣中占據領頭位置。

作為英國經典菜肴之一的約克郡布丁經常出現在人們星期天的午餐晚餐中。和我們想象的(甜品)布丁不一樣,約克郡布丁更像是一種面包,口感也類似軟面包,味道略帶咸,呈咖啡杯的形狀,中間凹陷及綿軟,外圍則香脆。簡單說約克郡布丁就是經過得當的烹飪手法烘烤處理后的面包,非常美味可口,尤其適合搭配汁多的肉類。另外一個與約克郡布丁搭配的是香腸,它們合二為一時還有一個美名叫“蟾蜍在洞”(Toad in the hole),也是英國經典晚餐的食物搭配。除此之外,在英格蘭北部的小酒館和咖啡館里,布丁被放進碗里,再配上燉肉、豆子、蔬菜及醬料,一盤地道的本地美食就成了!

英國的特色美食

英國最著名的菜就要算是炸魚和薯條了。  它有英國國食之稱。源于歐洲英倫島裹上美味的漿粉再炸制的方法,食用時配上香脆的薯條和各種時令蔬菜沙拉。幾百年前的漁人為保持從深海中捕撈上來的野生魚的肉質新鮮度,發明了這種做法。

不管各國人民如何看待這道“名菜”,它都掛著“英國名菜”的標簽越走越自信,而且還有發揚光大的趨勢。全境有1.1萬多家炸魚薯條店,這道快餐每年大約能賣出2.55億份。這一傳統美食是將魚(一般是鱈魚和 黑線鱈)兩面裹粉后煎炸,再配上比美式薯條更加粗厚的英式薯條。進餐時的傳統配料包括鹽、醋、番茄醬或蛋黃醬沙司以及豌豆糊。

去英國各地看看,每個地方的炸魚和薯條味道都有不一樣,有的地方薯條綿軟微濕,有的薯條偏硬質一點。而有的地方魚偏清淡,有的地方魚重油一些。總之,離海遠一些的地方,對于這道菜把控能力要弱一些。建議大家到臨海城鎮感受一下最美味的炸魚和薯條。當然中國人的胃更偏愛清粥一碗,加榨菜或腐乳。

最后,再為大家附上一些關于食物的英文叫法,準確地說是英國叫法。因為同一食物在英美兩國的叫法完全不同。

Aubergine(茄子):不用懷疑,就是我們常說的茄子,只是個頭比中國茄子大很多,水分也更少,更硬一些。美式英語和澳大利亞英語稱為“Eggplant”;

Bangers(香腸):也在口語中常被稱為Sausages;

Bap(軟面包卷):大又寬,且柔軟的面包卷;

Black Pudding(黑香腸);一種香腸,原料有豬血等;

Bun(面包卷):甜的面包卷,比如奶油面包卷等;

BYO(自帶):就餐時自帶飲料;

Corkage(開瓶費):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才有“開瓶費”;

Cream Tea(奶油茶點):一份茶+一份帶果醬/奶油的烤餅;

Fish Fingers(凍魚條):帶有面包屑的魚片,經常是以冷凍狀態出售;

Greasy Spoon(廉價小吃店):一般用于口語之中;

Pimms(飄仙酒):烈酒+檸檬+薄荷+新鮮水果調制而成;

Shepherd’s Pie(肉餡土豆泥餅):一層碎肉牛肉洋蔥,一層土豆泥,烘烤而成的餅;

Shout(請客喝酒):通常是一群人,輪流請喝酒,口語;

Snug(雅室):酒吧里的小隔間;

Treacle(糖蜜):黑色糖漿。

如有興趣,推薦觀看《唐頓莊園》學習傳統的英式餐桌禮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