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這個教程已經更新二十篇了,接近一半。也就是說我這二十天里,一直在重復寫著同一個特枯燥的題目:《跟黃自元學硬筆書法間架結構》。
常寫文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的題目就像一個人的臉那樣重要,一張再漂亮的臉天天在你面前晃來晃去,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何況是一個并沒有什么吸引力的標題,還重復這么久,并且接下來的很多天里還將繼續重復下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段話: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練書法更是如此,別指望三分鐘熱度或是一曝十寒能練出什么成績。練字是一件很磨練人心性的事情,重要的并不是你有多聰明,或是多有天賦,所謂天才和神童也許有,但那樣的幾率太少了。自古書家莫不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成績,就算書圣王羲之也有池水盡墨的傳說。練到最后比拼的都是堅持和毅力,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蘇格拉底說: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些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甚至是孤獨的,你得耐得住寂寞。
提起蘇格拉底,想起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小故事: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在堅持做?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后,他又問誰還在堅持做?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問誰在堅持的時候,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甩手這件事難嗎?不難!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做到?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而是因為他們缺少堅持。
后來,柏拉圖成了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他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繼續更新《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之四十四、四十五法:上占地步者,聽其上寬;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闊。
四十四、上占地步者,聽其上寬。
上下結構,以上半部為主的字,應該讓上半部寬展。如:雲、普、皆、齊等字。
1、雲字的硬筆寫法。
其實這個繁體的云字,在有些書家的貼中,也有以云的第二橫為主筆的,寫出來也不難看。這本帖中是以雨字頭為主。
雨字作為字頭時,其豎畫和橫折簡化成寶蓋,四點形態多變,相互呼應;
云字覆于其下,任上半部寬展。
2、普字的硬筆寫法。
並的下橫為整個字主筆,整個字中最寬放的部分,其上四點各有形態,注意變化;
日字小巧而堅實,里面短橫不封。
3、皆字的硬筆寫法。
比部較寬,注意字內空間的間距安排;
日字小巧堅實,位于整個字正中,中間短橫不封。
4、齊字的硬筆寫法。
齊為齊的繁體字,上半部較為復雜,注意中間的了和左右兩邊的高低和穿插安排,左右撇舒捺展;
下半部中正,左豎撇和上面刀字的撇畫要有區別,中間兩個短橫不封。
四十五、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闊。
上下結構,以下半部為主的字,應該任下半部舒放。如:衆、表、萬、禹等字。
1、衆字的硬筆寫法。
衆是眾的繁體字,上半部寬扁,四豎均向內收;
下半部共六筆卻有四個撇畫,注意撇畫的位置安排和長短變化;
中豎中正,捺畫舒展,下半部寬放。
2、表字的硬筆寫法。
表的上半部豎畫居中,三橫長短有變化;
下半部撇捺位置最為舒展。
3、萬字的硬筆寫法。
萬字的繁體寫法,整個字端莊方正,草字頭寫法前面的教程中重復過多次了,不再多說;
禺下半部的豎畫和橫折豎勾這個部分最為寬展。
4、禹字的硬筆寫法。
禹和禺相似,也是下半部豎畫和橫折豎勾的部分最為寬展,上面口字寬扁小巧,橫折豎勾前面伸出,處理好折肩。
【365日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