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中的不二佳作。
本片涉及到的現實題材,觸及到每個人的內心。不止是高價藥帶給人的傷害,更是貧窮帶給人的傷害。
藥販子張長林東窗事發,脅迫程勇給他二十萬時,調侃程勇將自己當成了救世主。“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治不好。”他說,這句話深深的刺痛著很多觀影者的內心。
這是本片最大的實話。
程勇最開始為什么愿意冒險到印度?交不起房租,不能給父親治病,兒子要跟著前妻出國。生活中具體的窘迫遠比法律中抽象的制裁來的冰冷殘酷。
那時的程勇是什么樣子,邋里邋遢地抽著煙,賣著保健品,一臉的憤世嫉俗卻無能為力,就像每一個懦弱的男人將社會壓給他的痛苦轉嫁給成家庭暴力一樣。“你在我眼里就不是個男人”他的妻子說。
他是標準的社會底層小人物。
他貪婪,知道“生命就是錢”;他好色,面對美艷的思慧,他動了占有的私心;他懦弱,愛打老婆又因為害怕坐牢丟下病友。他就是生活中每一個在困境中拋棄自尊艱難地討生活的底層人。
小人物沒有善念嗎?
白血病人在有菌的環境中帶著幾層口罩來買廉價藥,他默默的掐滅了手里的煙;在夜總會為思慧解圍,那一張張百元大鈔甩在桌子上,壘起來的是思慧這些年為生病女兒脫下來的自尊。電影當中男領班上臺跳脫衣舞,看臺下面的人瘋狂的喊著“脫!脫!脫!”,我永遠忘不了迷幻閃爍的燈光下思慧那張被貧窮欺辱過的無奈又憤恨的臉,那雙憋得通紅卻不能落淚的眼睛······這個世界大概已經瘋了。
那一刻,對于思慧來說,程勇就是給了他生命的“神”。
我們總說人要善良、人不能見利忘義、人要有道德有底線。當我們被生活的重重困境逼迫,生存都變的困難重重時,我們的善意也會大打折扣。人只有解決了自身的問題后,才能關注身邊的人,才能承擔起更多,才能“封神”。
程勇最后選擇重新開始買藥時,他已經有了一個利潤豐厚的廠子,他走出了自己的困境,他開始拯救別人,甚至愿意犧牲自己來拯救別人。他之所以是程勇,是因為他曾是個底層討生活的人,他設身處地的感受過生活的折磨,他能夠自救,他愿意救人。
程勇不是張長林,他還有為人的良知;程勇不是劉牧師,他貼近現實。貧窮讓人變的猥瑣,讓人變的狼狽,讓我們僅存的那點善意消磨殆盡,讓很多人變成惡魔,顧忌不了別人,拯救不了別人,他自己就活在地獄里。
我不是藥神,我不應該是神。
神的出現意味著拯救,拯救意味著有災難,災難是什么?是買不起高價藥?是貧窮嗎?······
藥品公司的辛苦研究肯定沒有錯,商人的逐利性不會變,政府在努力完善機制,生活中像高價藥這樣帶來的矛盾不勝枚舉,而貧窮帶來的災難······卻永不可破。
神是由人而生的,來拯救的是人給自己帶來的災難。寧愿這樣世間永遠都沒有災難,也就不需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