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前幾天,一直在想,怨氣也是一點一點積累,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子女對父母的不孝順,不單是金錢問題,也要考慮父母的自身問題————是不是一個合格、好父母?子女的怨氣難道不能有?
君臣父子的倫理秩序一直都在被挑戰,每個朝代的更替變遷,愿意跟著國一起亡的臣子有多少。殘暴的君主應該被推翻,什么的父親應該被拋棄。生育之恩的報答究竟是否是無窮盡的?假設一個父親敗光了家財,拋棄妻兒,那么他值不值得孝順?
父母的責任究竟是什么,是安穩順利長大,還是包含了對子女的教育?成長在現代的醫療條件已經不再是難事。教育在古代很奢侈,在現代的義務教育顯然不足,那么父母對兒女的教育究竟應該做到什么?父母自身的不足難道可以是不好好教育的借口,那么不好的教育不好的未來是否也是兒女的借口?反思自己是否盡到了責任,兒女的出生初了代表人類的延續,父母自身又需要做什么。
難道應該說達爾文的進化論,優秀的父母才應該生孩子?很明顯這是錯的,錯在生育權應該是女人的,而不是社會的。一個嬰兒的出生,哺育的艱辛都不是應該得到子女孝順的借口。生小孩的莊重應該得到認識,一個孩子不單是血脈的延續,是對社會活動的一種參與。
不好的父母不該得到子女好的回報,恩情如果是說得清的條目————多么尷尬,那么什么是好的父母?是能給孩子什么才算好?拙劣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自己的想法走。為什么要生育不是忘記戴套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個很嚴肅的問題。
孝是一種很扯淡的道德約束,法律規定的贍養義務也是很荒誕。孔子聽聞晉國頒布刻在鼎上的成文法,評論是:晉國快亡了吧。實際也不遠,三家分晉不過之后十幾年的事。一個道德需要法律來規定,就已經走向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