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我的鞋賣掉沒有啊?
門外來了一個大娘,笑呵呵的問道。
這是門口新鄰居,不常走動。
賣了賣了,給你賣了50塊錢。
是的,我回想起來,的確是有這么一回事。
老板娘,我跟你說了賣55,你咋50就給賣了?
大娘有些不甘心,沒有賣到自己的心里價位。
你要是不想賣,我知道賣給誰了,我下午給你拿回來。
媽媽很顯然是想讓人家知難而退,并不想再多給她5塊錢。
大娘笑呵呵的解釋了一番,拿走了50塊錢。
沒曾想,下午,大娘又來了。佇立在門口
俺鄰家,要不你把俺那雙鞋拿回來吧。俺不賣了。
媽媽沒有回應
這時,爸爸從外面回來了。
怎么了?爸爸問
俺找你家里人。
大娘并不打算和爸爸說
我跟你雪了,你那雙鞋賣了,50塊錢賣了,你要是不賣,我下午去給你拿回來。
俺不賣了,你拿回來吧,大娘說道。
爸爸很快從這一言一語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你晚上把她鞋拿回來,給他。
爸爸瞪著眼睛,大聲呵斥道。樣子兇巴巴的。
我理解爸爸的心情,媽媽不止一次給人家幫忙。
你下次鞋店也別開了,就給人家賣鞋算了。
大娘顯然有些不好意思了。
鄰家,晚上我給你拿。爸爸說。
算了算了,大娘轉身走開了。
本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不一會,大娘又來了。
俺鄰家......
......
她大概還在為她那5塊錢可惜
媽媽二話不說,給了她5塊錢。
我想媽媽也是煩透了。
這一切被爸爸看在眼里。
你別給她5塊錢,你把鞋找給她。
我幫忙怎么啦?她鞋小了不能穿,我給她賣怎么了?
媽媽強詞奪理道
她那雙鞋質量怎么樣?將來人家穿壞了,是找你還是找鄰家。砸不砸店面?
人家來我們店本來就是買鞋的,你把大娘的鞋賣了,我們不就少賣一雙?圖什么呢?
一旁的哥哥說道。
是的,媽媽賣了那雙鞋,大娘為了5塊錢跑來了三趟,爸爸氣的直瞪眼,我們還少賣了一雙鞋。主要是鞋的質量并不好。
從結局來看,媽媽的善良并沒有變成善事。
她把鞋放在這,我不好意思不給她賣,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鄰家?
她的鞋既然不合適,難道你不能讓她把鞋留下來,讓她在從店里挑一雙鞋,補個幾十塊錢,回頭在把她的再鞋賣了?
這樣你還多賣了一雙鞋,還能掙點錢,她還不來找你麻煩。
腦子都不能活一點?
爸爸經常在家里說這句話。
風波總算過去了。我想媽媽再也不會幫人賣鞋了。
媽媽總愛說:一群白眼狼。
我想也許是思維不對。
冬天到了,媽媽把吃剩下飯菜,盛在碗里,飯菜熱氣騰騰的冒著煙。我和她一起,送給了菜市場的流浪漢。
來了,大傻子,吃飯了,趁熱吃了。
媽媽輕聲呼喚道。
毫無疑問這個時候媽媽是善良的。
只是那時候善良用錯了地方。
又有人來買鞋了。
買鞋的人衣衫襤褸,孩子穿的捉襟見肘
曹老師,孩子買兩雙鞋。
這個人爸爸認識,他是鎮上的貧苦戶。
很快,兩雙鞋找好了。
多少錢一共。
120兩雙。
很顯然,這兩雙鞋爸爸并沒有給他便宜太多。
最后人家給了120塊錢。
爸爸順手又從120塊錢抽出兩張5塊錢給了兩個孩子。
天熱,給孩子買雪糕吃。
孩子們歡天喜地,買鞋人連忙說謝謝,謝謝。
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都很開心。
爸爸轉身又從院子里拿了兩雙小靴子給買鞋人
最近雨水多,給孩子穿上。
靴子的顏色挺漂亮,孩子們很開心
只有我知道,這雙鞋,并沒有便宜賣給他。
靴子是批發的時候批發商送了兩大口袋。
可是買鞋人和爸爸都很開心。
買鞋人出了120塊錢,感覺自己買了4雙鞋
爸爸收了120塊錢,做了善事,很開心,錢一點沒少掙。
大家都是樂呵呵的,氣氛很融洽。
碰到窮人來買鞋,爸爸通常會賣給他們質量好的,性價比高的。
爸爸說窮人掙錢不容易
爸爸也是善良的。
我想,善良大概是做成互利共贏,互不影響的局面才能稱之為善事。
否則,都不能稱之為善事。
常聽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表面的意思是給他魚不如教他捕魚
也有人說,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
表面的意思是,教他捕魚,不如先給他魚,讓他用賣魚的錢買魚竿,回頭用魚竿掉更多的魚。買更多的魚竿。
是先給魚還是先給漁?
我想對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這是生活的兩種態度吧。
善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