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內容
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三段
過程記錄
昨天分析了很久都無法確定這一段怎么劃分它的屬性,反復的閱讀和強迫自己思考,最后勉強得出結論是第一句是現象,第二三四句是背景,第五句提出問題。背景是用來支持現象的。
然后今天再看的時候有了新發現,我看到了沖突,這樣解釋更合理。
拆解內容
第三段:5句。
第一句:現代的人有一種感覺,讀書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
這句講的是一種現象,現代人覺得讀書不是必要的。與第二段“閱讀的人”是至今仍然習慣于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的訊息,以增進對世界了解,形成沖突。
第二三四句:收音機,特別是電視,取代了以往由書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圖畫或藝術設計的部分功能一樣。我們不得不承認,電視有部分的功能確實很驚人,譬如對新聞事件的影像處理,就有極大的影響力。收音機最大的特點在于當我們手邊正在做某件事(譬如開車)的時候,仍然能給我們提供資訊,為我們節省不少的時間。
這三句講的是背景。支持沖突現象。
第五句:但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了解?
這句提出了一個描述性論題,引發爭議,詞:“是否”。
這五句之間的關系是:沖突-背景-問題,后面一應該是要給出答案。
感受
雖然這一段比較簡單,但是花的時間還是比較長,不過總算繞過以往掉坑的地方。以前學習稍微有點困難就直接考慮方法有問題,難度大,不適合我這種水平的,再找其他方法。但其實再強迫自己思考一下,或許問題就解決了,給自己一點時間,會有收獲的。就算無法解決,也可以去請教別人。閱讀練習沒有想像中難,遇到紙老虎,不要退縮,立馬一拳打過去,打不過后面不是還有人嗎,不用害怕。
二、閱讀內容
第四、五段
過程記錄
這兩段花了半個小時去理解。
拆解內容
第四段6句。
最后2句是結論,回答了第三段的問題。前面4句講事實,知識增加可以是理解的條件,但是這個增加是有范圍的,并且需要產生聯系,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則便會成為理解的阻力。
第五段用事實證明第四段媒體如何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理解力。
三、小結
第一章第一部分
這部分其實是告訴這本書的閱讀對象閱讀書是一件很必要的事。
感受
總是懷疑自己分析對不對,缺乏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