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各方俊彥輪番登臺,有些人在歷史舞臺上光芒四射,有些人卻草草退場。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羅姓人物們。
梳理了《三國志》、《晉書》、《華陽國志》中的羅姓人物們,列個名單:羅尚、羅式、羅憲、羅蒙、羅襲、羅羨、羅寅yín、羅叔景、羅演、羅安、羅羕。其中羅憲、羅尚留下的記載更多些,案《華陽國志》羅氏在郫縣地方還是冠冕大姓之一。
“益州刺史羅尚討羌,破之,己巳,徙南平王祥為宜都王”——《晉書·惠帝紀》
【羅尚,羅憲的侄子,其父羅式官至牂牁太守,羅尚主要在西晉效力,參與過滅吳一役,最終官至益州刺史,在益州堅持平叛多年,也于益州逝世】
“李雄別帥羅羨以梓潼歸順”——《晉書·懷帝紀》
【羅羨,永嘉三年(309年)事,作為李雄部將的他獻上梓潼郡投降】
“李雄使其將李恭、羅寅寇巴東”——《晉書·懷帝紀》
【羅寅,巴郡也有羅氏家族存在,活躍于永嘉五年(311年)的羅寅應該也生于三國時期】
“羅叔景、趙元嗣者,與伯英并時,見稱于西州,而矜巧自與,眾頗惑之”——《晉書·衛(wèi)瓘傳》
【羅叔景,作為漢末涼州名士在衛(wèi)恒《四體書勢》中被提及,《華陽國志》也捎帶提了他一句】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也”——《晉書·羅憲傳》
【羅憲,譙周的弟子之一,季漢后期重臣,負責鎮(zhèn)守巴東地區(qū),在鐘會、姜維叛亂時擋住了吳將步協(xié)的攻勢,所以降晉后仍能監(jiān)巴東軍事】
“父蒙,避亂於蜀,官至廣漢太守”——《三國志·霍峻傳》注解
【羅蒙,羅憲之父,為了躲避戰(zhàn)亂來到益州,曾任廣漢太守】
“中郎將吾粲獲李桓,將軍唐咨獲羅厲等”——《三國志·吳主傳》
【羅厲,三國時期的廬陵賊,被吾粲、唐咨等人剿滅】
“恃險驕慢,攻走雄陰平太守羅演”——《華陽國志》
【羅演,元康八年(298年)時擔任陰平太守,顯然生于三國時期】
“廞募庠黨羅安、王利等劫滕,大敗,于廣漢宣化亭殺傳詔者”——《華陽國志》
【羅安,永康元年(300年)事,益州彼時有不少羅姓人物留名吶】
“三年冬,天水訇琦、張金茍、略陽羅羕殺雄太尉李離,降尚”——《華陽國志》
【羅羕,案《華陽國志》的記載,他就是在梓潼郡干掉李離的,隨后投降羅尚,這與“羅羨”可能是同一人】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