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很有包容力的人
但是今天突然發覺,不是這樣的
我有很多隱藏的苛刻
就像對于最近遇到的老師
其他人有很好的反饋
但是我依然覺得有一個老師會帶有審判的眼光
一個老師會帶有對其他流派的評價
在學習敘事療法的時候也是這樣,會有對李明老師的批判,但是逐漸學習以后才會逐漸辯證。
對待外界的關系可能和對待自己的關系是相互關聯的?
特別是今天咨詢的感覺
很多時候都會以一種負面的開場,好像是全盤托出希望被咨詢師審判,但是只有她做到不審判并且能夠發掘出一些隱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但顯然這個條件太苛刻。
我會有我內心某個地方很匱乏的感覺
就像渴了很久很久?
我缺乏關注、肯定、被看到很久很久了
又會聯想到,就像我小時候看到老師上廁所,會說“老師,你也來上廁所了”。老師會覺得莫名其妙,老師就不能上廁所了?
我會給人賦予一種完美的想象,如果我喜歡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就在一個完美的模子里
我似乎也把自己套進了這個完美的模子
所以我很難接受自己出錯。
但是又會有一種矛盾,就是我自己在接待用戶的時候,有很多的抱持
那或許也是犧牲很多自我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