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父母愛情》的作者劉靜,在本書的開篇就寫道:“我怎么看,怎么覺得他倆不般配。我就想,這月下老人也有辦糊涂事的時候。”
一下子就為“父母的愛情”(作者說如果婚姻也算愛情的話)奠定了基調(diào)。
現(xiàn)實又生動!
生活中有多少夫妻都是這樣呢?明明怎么看都不般配卻又在一起生活了一輩子。
細心讀來,這本《父母愛情》在家庭的細瑣中,真實又直接地道出了婚姻里的許多“潛規(guī)則”。
本文探討那個相親時就被嫌棄的男人江德福,婚后是怎樣令妻子安杰滿足的,無外乎這2點。
相親就被嫌棄的男人
書中寫道:“梳著兩條長辮子長得端莊秀麗的母親”被“市衛(wèi)生局一個穿著雙排扣列寧裝的姓寇的女同志”相中,然后把父親介紹給了母親。
兩人相親時的場景是這樣的:
“父親和母親初次見面就出了個小岔子,問題自然出在我的不常出門的父親身上。那天,我母親在寇同志的陪同下,按約好的時間立在公園門口足足等了將近半個小時,父親才慌慌張張滿頭大汗地跑來。寇同志一問,才知父親是坐公共汽車坐過了站。
母親一聽就不樂意了。心想:這不是笨蛋一個嗎?在這個城市里,除了鄉(xiāng)下人戀著公共汽車,誰還會過站不下車?”
從此安杰對江德福那種“城里人”對“鄉(xiāng)下人”的嫌棄,就從來沒斷過。更是對他那些“鄉(xiāng)下人”的生活習慣改造了一輩子。
即便在自由戀愛如此普遍的今天,相親仍然是男女相識以致于結(jié)婚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
但很多人不喜歡相親,感覺這種形式很別扭,不自然,不美好,沒有想象中的浪漫邂逅,好像很對不起自己渴望的愛情。
身邊的一位女性朋友,從24歲參加工作,就開始相親,如今已經(jīng)30歲了,相親近百場,只見一面就像安杰這樣對對方反感的情況占三分之二!當然也就沒有下文了,她也就不知不覺地“剩下”了。
但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人啊!
看看安杰和江德福的愛情,或許會讓我們對相親有不一樣的認識。相親中,這樣的小細節(jié)有時可能也沒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男人在婚后的日子中,能不能從這兩方面滿足自己。
第一,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
安杰的哥哥姐姐,給了江德福很大的力量和勇氣來追逐安杰。而安杰最終也在“孤軍奮戰(zhàn)”中“舉起了纖纖玉手”。
書中寫到:“雖然她萬分委屈地嫁給了我父親,但對婚后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和安逸的日子基本上是滿意的。”
江德福是一個“堂堂的海軍軍官”,物質(zhì)生活是非常有保障的。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相比相親時的那些看不順眼的小細節(jié),一個人男人的工作與能力才是更重要的,這是婚后生活的保障。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女孩以為自己遇到了真愛,但她的那個“真愛”好吃懶做,甚至不工作,這樣的愛情怎么能夠長久?和這樣的男人步入婚姻,也無異于“往火坑里跳”。
而江德福能為安杰提供了這樣一份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能慢慢培養(yǎng)。
第二,精神上的快慰
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書中寫到:“父親那時的面部雖然還清癯,但他作為政治部的一號首長,掌管著島上大大小小軍官們的政治生命和仕途,人們在注目著父親的同時把余光掃射到我的母親身上,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這種注禮支撐著母親的精神。我猜想,母親開始那段艱難地適應時期大概就是拄著這一束束的目光走過來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母親借著月光看著躺在自己身邊的這個打著坦率的呼嚕的男人,在心里安慰自己:我還圖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嗎?”
雖然安杰的這份精神上的快慰有很多虛榮的成分,但她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滿足,而這份滿足是丈夫帶給她的。
在婚姻生活中,即便很多原本感情深厚的夫妻,也會由于在婚后彼此不同的精神追求中,漸行漸遠。
一個身邊的故事:
女孩小靜在大學時愛上了“大帥哥”亮子,兩人的愛情轟轟烈烈,他們分別與自己的前任分手后,才最終走到了一起。
但亮子從一所專科院校畢業(yè)后,就直接工作了。而小靜繼續(xù)考研、考博。雖然他們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但亮子最大的精神追求就是和兄弟們喝酒、打牌。
而小靜卻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小靜,她不僅為了學術(shù)鉆研那些“燒腦”的書,還喜歡讀各種書籍,她可以好幾天不出門,一個人做學問,卻也覺得非常充實。
這樣的兩個人,早已經(jīng)無法同頻,無法交流,最終他們離婚了。
反觀安杰,她在婚后的這份精神滿足,卻是與丈夫息息相關(guān)的,雖然她對丈夫各種“嫌棄”。但江德福看書能過目不過,講話時還能大段大段地援引原著原話,他只是生活習慣上的“大老粗”,卻從未停止過學習。
一個在精神上不斷成長的人,總能在精神上令妻子滿足。
曉角心語:
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曾說:“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愛情!最高貴的也是最低賤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提摩太·凱西在《婚姻的意義》里說:“婚姻提供了人們一套有效的‘減震裝置’,可以幫助你度過失望、病患和其他困難,讓你可以更快恢復平衡。因為夫妻彼此監(jiān)督和自我約束的水平要高于朋友和其他家庭關(guān)系,所以沒有什么比婚姻更利于品格成熟。”
一部《父母愛情》,是作家劉靜的不朽之作,在書中她直言不諱道出很多婚姻里的真諦,把夫妻雙方的相處之道寫得淋漓盡致,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與啟發(fā)。
愿我們的愛情和婚姻也能如“父母愛情”一樣,雖然現(xiàn)實又不完美,卻能與伴侶彼此溫暖,相伴一生。
今日話題:
你看過《父母愛情》嗎?電視劇和原著有不少差別。
你認為,相親中的第一印象重要嗎?
如果你像安杰這樣,相親時就對方?jīng)]有好感,你還有可能嫁給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