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莫名地心慌煩躁,不想干正經事,就想拖拖拉拉去看無關學習的書籍,電影。
我已經辭職將近兩個半月了,年前就逃離了工廠生活,作為一個迷茫的助理工程師,一眼望去,同事都是中年打底,我悲哀地想到再過幾年我也是這樣得過且過,沒有沖勁,每天聊兒女的生活。
工廠的車間就是一個無底洞或者說黑洞,將年輕人的激情、奮斗吸進去,不吐出來。產線有個年輕人才17歲,每周末沒上班就通宵去外面網咖上網,玩游戲,上班前一天晚上才回宿舍,接著上班,他說他要自學組裝電腦,然后去外面找活干,不喜歡在工廠車間的束縛。
更多的員工,已經待車間里面五六年了,技能在開頭一兩個月已經定型,往后只需要不斷地重復做機械化的動作。我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只有無聊、疲憊,我問他們為什么呆這么久不走,他們大部分回答:去了其他地方也是一樣打工,這里還挺穩定的,為什么要走?
我寒毛直豎,前輩工程師“友好”地教導我“不用干那么賣力”,整天守著機器設備,和采購、生產部門扯皮,產品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確定誰的責任,能推則推,推不了就拉著別人一起背鍋。
啊啊啊啊啊,我受不了了,我就是個無情的生產機器啊,這樣的我,就算十年后做了高級工程師,也是只能守著機器過日子,遇上生產緊急還得日夜顛倒上班,過了這個村,就打不動功夫了,這些專屬的經驗和 技能反而固定了你的能力范圍和工作圈,越久就越難脫離,沉沒成本越大。
所以,我在工作了半年后,裸辭,義無反顧地逃離了這個令人窒息的車間。
社會之大,憑什么我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現實啪啪打臉了,過年后上來深圳,先是住了一陣青年旅社,十幾天后去找深圳的親戚收留到現在。工作還沒有著落。
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我向往著互聯網的工作,就是那個號稱互聯網最低門檻的運營崗位。簡歷一出,石沉大海。
后來看清了是自身能力的不足,對癥下藥,去學習互聯網運營的知識。
學啊學,學到現在,內心從篤定到自卑,開始恐慌。
建了微信公眾號,開始在知乎回答,簡書記錄我的碎碎念,我喜歡這里,雖然閱讀寥寥無幾,但是包容了我的心情。
我不知道學習到這些運營的知識和不多的踐行經歷,能不能幫助我找到一份工作,現在的互聯網環境就是大家口中的寒冬,我感覺自己的希望越加渺茫。
今天心里一直堵著,很難受,我還瞞著父母,不讓他們知道擔憂,煩惱無處傾訴,郁郁之情無法釋放,于是就矯情地來簡書抒發自己的心累了。把各位當做樹洞真是抱歉。
我還是抱著希望的,現在的心情好一些了,不管怎樣,至少已經踏上征程,并且取得些許成績了,比幾個月前的我進步了許多,加油,米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