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五龍山上文化廟會流光溢彩
——三岔鎮三月三五龍山文化廟會活動寫實
讀寫人家作者:白東和
三月三,是一種文化,也是一個節日,更是一項活動。在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新岔村五龍山上,今年的三月三過出文化,賽過了節日,也帶來了精彩的活動,讓五龍山流光溢彩,放射光芒,風光流韻。
農歷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詩人杜甫曾在詩中描寫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在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的五龍山上,農歷三月初三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活動,吸引了陜甘兩省,渭河兩岸,十里八鄉的鄉親們結伴而行,趕在三月初三這天拜佛祈福,看大戲,吃小吃,逛集市,熱熱鬧鬧趕廟會。
五龍山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約七十公里處渭河之北,地勢險要,相摶古時有五條烏龍常吸引渭河水后落于此,故得山名五龍山,是中國神韻名山之一,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五龍山原址在渭河南金丙山上,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其與陜西寶雞鳳閣嶺青鳳山同時代建設,由于原址交通不便加之管理不善曾毀滅于山火之中,后新岔、史家勿、北峪三莊名人義舉,搬遷新址取名五龍山重修廟宇。內塑金身,以山場香火獸曾盛極一時,不多年間又毀于自然災害之中。后于改革開放后的1994年,三莊百姓自發重修五龍山。五龍山曾是一處天然旅游勝地,山不在高,有仙之名,水不在深,有龍剛靈。
五龍山主脈、側峰被渭河之水一隔兩岸。山峰雄奇陡峭,上有蒼天白云,下有渭河之水,主峰南麓隴海鐵路線橫穿而過,側峰北麓310國道橫貫東西。沿北山主峰重修巍峨壯觀、呈四合院式一座封閉式古典寺院建筑。寺廟坐北朝南,由山門、暴山、無量祖師大殿、龍王殿、圣母宮、藥王廟、鐘鼓樓、戲樓和兩廡等寺廟古剎11座組成,為道家場地,目前又在東側剛剛建成了觀音殿,道佛合一。游人游五龍山登主峰可覺:“客插去中峰,人昂天外頭”、“靜時疑水近,高處見山多”之感。站在山門外,各東向西可一覽無余,各南可觀五座側峰之壯觀,更枕隴山渭水之奇秀。
今年適逢五龍山廟會活動,由新岔村、史家勿村、北峪村三村群眾成立了廟會民主管理會,會頭以輪流坐莊方式主持五龍山廟會活動,大會頭新岔村魏美兒提前聯合各村大小會頭張羅文化廟會,一方面祭祀無量祖師誕辰之日,另一方面也是紀念三圣母娘娘生日之際,再者也是活躍鄉村文化增添廟會文化氛圍。邀請了天水市青年秦劇團秦腔演出,以新岔村、史家勿、北峪村為主,同時組織來自陜西省寶雞市鳳閣嶺鎮毛家莊和當地黃龍、葡萄、水關、太碌、閆西和太碌幼兒園、水關蘭蘭幼兒園的文藝演出節目50多個。并且也邀請了天水在線等媒體現場采風,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攝影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此采風,為活動增色不少。
五龍山三月三廟會一般從三月初二晚上開始,持續五到七天左右時間,今年三月初二晚上廟會現場要迎神,除了五龍山各方神靈外,還要將三村山神邀請到五龍山上看戲熱鬧,然后就是秦腔大戲開演,第一個晚上的秦腔大戲要唱到天亮,當天晚上,秦腔大戲一開場,就迎來了一場春雨,春雨淅淅瀝瀝,真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秒,當地百姓將此雨稱為迎山雨,第二天三月初三正會期間,一場春雨過后,太陽從東方升起,雨過天晴后的五龍山上空氣清新,風景如畫,更有一股仙氣來襲。這時候,各村群早早上山拜神祈福,有求子問計于三圣母娘娘的,有在此問藥的,也有孩子求學問計于此,雖然各人的目的不同,但祈福的心情是一樣的。這時候,整個廟會現場,鞭炮齊鳴,人聲鼎沸,彩旗獵獵,盛況空前。
上午,隨著由吳砦古城文化聯誼會和五龍山文化廟會組委會共同組織的天水在線、讀寫人家、麥積在線、天水教育在線等組成的文化采風活動來到麥積區三岔鎮五龍山進行采風活動,又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當天,廟會邀請到了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高長明、周東亮及其牡丹書畫院吳砦分院院長謝恭瑞等書法家潑墨揮毫,紛紛獻藝,三岔鎮各村在五龍山趕廟會的村民及其來自陜甘兩省的香客們爭搶墨寶,讓書法家始料不及,更是讓這里的文化氛圍所感染,書法家們也不惜一切,為他們書寫了各種書法作品。諸如室雅人和、厚德載物等更是村民們爭取的對象,有些村民還讓書法家為自己撰寫了中堂等,書法交流更是為五龍山文化廟會增添了諸多文化韻味和氣息。
同時,由甘肅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天水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麥積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喬理先生和天水在線小編何子宣及其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開展了攝影采風和文學筆會活動。吳砦古城文化活動聯誼會會長趙正祿先生,與當地老人進行詳細交流,采訪了解五龍山歷史和文化,并且于當晚就寫出了散文《三月三游五龍山》,文章一經發表反響強烈,轟動了三岔,老鄉們紛紛祝賀。
下午在文藝匯演中,各村各莊的青年婦女,學生和孩子,都裝扮一新,集結在戲臺前準備表演節目,節目開始前,新岔村、史家勿村、北峪村三村選出了代表上臺講話,祝賀文藝匯演的成功,同時天水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麥積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喬理受委托代表了來賓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活動的成功舉行既表示了祝賀,也提出了希望。
為了這臺文藝節目,參演人員和廟會組委會做出積極貢獻,演職人員更是放棄了農活和休息時間加班排練,甚至有些人自己出錢出物購置演出服裝等,當天的文藝節目表演相當成功,既體現了五龍山文化廟會的特色,也表現出了當地村民淳樸無華的可貴品質。而且太碌幼兒園園長韋文靜更是主動擔當,安排幼兒園老師主持了這臺節目。
天水在線小編何子宣在《天水在線走進麥積區三岔鎮帶你趕一場陽春三月里的鄉村廟會》的文章中寫道:三岔鎮五龍山文化廟會,是一種節日,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文化,一年一度,亙古不變,不僅為這個古樸幽靜的小山村增添了些許的靈性和神秘,更為這里的鄉親們帶來了繁華和希望。這正是說出了五龍山的一種文化氛圍和文化之音。
渭水濤濤,列車滾滾,汽笛聲聲,時代在進步,文化在繁榮,生活在提升。五龍山文化廟會不僅僅是一場廟會,也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且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信仰,更是代表了當地父老鄉親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對文化自信的一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