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問了我這個問題,我給她做了引導,結果當天晚上Janey就來了一幕實景演練。
這天晚上的氣氛好極了,爸爸不在家,哥哥不在家,因為我晚上有線上課,我就邀請Janey幫忙:
“你可以幫我個忙,在講課的時候保持安靜和自己玩嗎?”
Janey特別熱衷聽我的錄音分享和課堂,所以她非常配合地快速吃完飯,自己洗澡,還幫忙收拾碗筷,把桌上的剩菜都用保鮮膜包好送進冰箱,我基本就是把自己搞定就好了。
等我講完課,已經自己很安靜地玩了兩個小時的Janey迫不及待地拽著我的胳膊:
“媽媽,媽媽,你來陪我做圍棋作業吧”
我想了想,估計這兩小時已經是她的極限了,我把手頭的事放下來,專心地陪她做。
這一頁里有六道題,前三題,是老師布置的;頭兩題,做得很順利,我把棋一擺好,她就下到位置上,順利地騰到本子上了。
第三題,我剛擺好棋陣:
“來吧,我白子先下到這里,輪到你用黑子把這些黑子連起來?!?/p>
“這個簡單!”
有了前兩題的經驗,我也覺得她的這個判斷是正常的??墒撬怀鍪郑押谧臃诺搅艘粋€完全不搭的地方上。
“再想想,要把這些黑子連起來哦”
她猶豫地又拿了一顆黑子,要把新拿的黑子放在另一端黑子和白子中間,可是原來的黑子和白子中間是完全沒有位置的,她試圖把她手里的黑子擠進去。
我說:“這里沒有位置啊,這顆黑子和白子已經是挨在一起的,他們中間沒有位置?!?/p>
我把棋盤里后下的子都拿出來:
“我們重新來過,題目要求,用一顆黑子把這些斷開的黑子連起來,你看看要下到哪?”
她一看重新來,拿起顆黑子,就往第一次下的位置上放,嘴里還理直氣壯地說:
“我都說是下在這里了!”
我心里有些詫異起來,第一次就是這樣下的,說了不對,為什么還要這樣下呢?
我按捺著自己的情緒,說:
“要把黑子都連起來哦,你覺得要下到哪,才能連起來?”
她依著第一次的方式,還是磨蹭著要往另一端的黑子和白子中間擠。
“剛才我們說過了,那里沒有位置,你要放到哪?”
她猶豫著往中間挪,當然她沒下對,等她放定棋子之后,我也下了顆白棋,下了兩下,就把她的一群黑棋提走了。
顯然她發現自己沒下對,看我提了黑子,她開始扁著嘴哭起來,眼淚嘩啦啦地流著:
“要放到哪里嘛?”
我又一次把后下的子都拿走,重新擺好棋陣:
“那我們重新來再試一次。”
可是她光顧著哭,根本不看棋盤,我說:
“看樣子你需要點時間哭一哭,好吧,那媽媽等你哭完?!?/p>
她一邊哭一邊伸手,通常她有委屈,煩燥的時候都會跑過來說:
“我需要有個人抱抱我。”
我就摟著她,拍拍她的背,等她哭得好一點,我說:
“咱們要繼續做嗎?”她點點頭。
我把棋陣一擺好,她一出手又下到了原來的位置上,我也沒說話,一直下到把她的黑子提掉。
“說明這樣下不行,沒有把黑子連起來?!?/p>
這次她沒有哭,但是一副手腳無措的樣子。
因為她連接三次都用同樣的方法解題,我估計她是哪個地方沒通。到底怎么回事呢,我看著棋盤琢磨起來,這時候,她又把子下到了第一次下的地方,嘴里念著“連起來”
我一下明白了,她覺得只要把黑子延長就是連接起來,這是她的觀念,怎么給她說明白呢?
必須得換另外一個辦法,我把棋從棋盤上拿下來,直接在墊子上擺,兩邊黑棋一擺,象根項鏈的樣子,我說
“看這象條項鏈,對吧?中間斷了哦,而且還是被白子切斷的,如果你要把它連起來,黑子要放在哪?”
她一下就把黑子放到了合適的位置上,
“嗯,那我再這里再放一顆白子,你走哪?“
她又下了顆黑子,期間我也琢磨了好一會,怎么做個活眼,如果不是她磨了那么長時間,我第一次想著要下的位置也是錯的。
然后我跟她復盤:
”剛才放在這,項鏈斷的地方能連起來嗎?”
“不能?!?/p>
“那你剛才好幾次都放在這,是覺得加長了就是連接?”
“對”
“那現在你覺得什么是連接?”
“連斷的地方?!?/p>
“嗯,那你剛才哭是為什么呀?”
“我著急,沒做出來?!?/p>
“嗯,下次著急的時候,還可以做什么?”
“不知道。”
“媽媽剛才做了什么?”
“擺棋,擺到墊子上?!?/p>
“嗯,著急的時候可以哭一小會,在媽媽這里哭;然后,想辦法擺棋,擺不同的地方,可以嗎?”
“嗯,我們接著做?!?/p>
“還做???”
“對?。 ?/p>
下面三題是超編題,但是很順利,一下就做完了,Janey還喊著要做。我說:“太晚了,我們講故事去?!?/p>
于是大家收拾好講故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