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我創業失敗。
沒有敢和身邊任何人說實情,自己灰溜溜跑回老家待了一段時間。然后緊接著返京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換了三份工作,薪資最高的那份是內容主編,薪資14k,我只呆了三天,就落荒而逃。老媽打電話過來問我怎么樣的時候,我站在樓下已近乎枯黃的草坪上,咬著牙,點了點頭。
風從唇齒的縫隙中鉆進來,我才反應道,點什么頭啊,她又看不到。
作為一個從小就被家長們稱為“半吊子”的瘋丫頭,我從來就不曾屬于優秀的范疇。小時候脾氣倔,在同輩姊妹中是最不討人可心的。后來再大一些,讀書、相貌,見識閱歷各項成長指數都只能勉強用插科打諢來形容,就連寫作這件事上,我也是少有的懶惰分子或朽木之才,若不是有幸得以被身邊的好友和編輯不斷催促前進,恐怕早已放棄。
是啊。
就是這樣一個不成器的人去創業,本身聽起來就很不靠譜,對不對?
電影《桃姐》里說,人生最甜蜜的快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艱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苦難,然后才懂得安慰他人。
老實說,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走這條和自己經驗完全不相干的道路。畢業后就從事記者編輯,除了偶有不規律的參辦活動,熬夜趕稿,日子倒也過得安穩順遂。盡管拿的工資不夠高,住的房子有點小,每次路過東四那邊有家獨立品牌服裝店我都會躊躇在櫥窗外好久,那件牛奶紫的連衣裙真是太漂亮了,漂亮到讓我覺得光是看看都覺得無比滿足。
這個城市,有我喜歡的一切。胡同墻根下翻新的土壤,高樓璀璨頂端發射出指向明顯的簇簇光芒,初春紛憐楊絮,深冬漫雪湮夜,什剎海的荷花永遠挑最懂事的季節朝路人張開懷抱。
不收錢,也能美的光芒萬丈。
于是,那個時候我覺得,即便不知未來如何,但此刻仍能止于心安。
我們辦公的地點是一個四合院,編輯部安置在東廂房,雕琢著花型的窗子依然是很古老的張開式。院子里到處擺放著綠植,魚缸,還在入口處的小巷墻面上蔓延支出葡萄架子,每天早上踏著溫熱陽光走進小院,我習慣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我的葡萄還有沒有長出來。
然后,再扭頭去門房打卡。
說來也是幸運,我的上司Y,以及我們同屋辦公的公司副總裁H,都對我極好。Y是80后,典型的北京爺們兒,我是他招進來的,當初在面試的時候我們是一拍即合從下午兩點聊到暮色四合,正式進來工作后,更是相處得比朋友還要親昵一分。
H是副總裁,年齡與資歷皆為豐富,外表穩健同高冷并存,卻偏偏有幀如孩子般的心性。據說他當年從蘭州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就加入了北漂第一族群,披荊斬棘干掉上百人徑直進入某集團,當上了雜志主編,眨眼驚鴻數年,之后他為了摯友又接任《環球企業家》主筆,采訪過的商界大佬聽聞過的八卦趣事連起來都能繞800米的操場,跑上幾天幾夜。
“你身上不知道哪一點,很像當年的我呢”,一邊放肆屈腿坐在藤椅上,一邊H又咕嘟咕嘟灌下半瓶冰可樂。
我竊竊的笑,心想,我才不像你嘞,大人沒有大人的樣子。
更何況,我也沒有你那么優秀呀。
平日里當Y和H以閑聊或者討論的名義來找我頭腦風暴的時候,我總是言語激昂,動不動會冒出些花樣的點子。但說到底,我那些稚嫩的觀點,大多沒有任何系統邏輯支撐,對于事物本身的評判淺薄且經不起推敲。
日子恍惚安逸平駛向前,不知不覺中,一款新型的互聯網社交產品,竟然有了個雛形。
今年年初,H突然一改往日逗比的神態,難得鄭重其事約我吃飯。席間,70后的他回想起這半戎年歲,滿是感慨,盡管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可終究以沒有一份真正屬于自己脾性的事業可謂遺憾。面對這世界仍處于懵懂無知狀態的我,倒顯得淡然很多。我的人生規劃很簡單,就是浪蕩幾年,盡量行喜愛之事交喜愛之人,待到疲倦之時幽回故里,開間小書吧,從此余生裊裊不問世事。
“你說的這些,我20年前就想過了。可是,年輕人啊,在實現終極理想之前最好還是要先實踐些進步之事,能讓此刻的你覺得充實、有用的。這樣將來才不遺憾啊……”
“您是說?”
“我是說,我們把這個產品做出來,一起去創業。你愿意嗎?”
不記得自己用幾秒鐘點了頭,但隱約在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的人生被推開了另外一扇門。一扇我從來不曾企及的門。門的背后,站著那些被時代攢擠到角落的靈魂,于我而言,他們是陌生、卻也是新奇的。
我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卻很清楚自己將要向哪而去。
兩個月后,我們注冊好公司,相繼辭職。三個月后,我旅行歸來,拿到了聯合創始人的股份證,紅色的封面令我記憶猶新。四個月后,產品Demo雛形見狀,我們幾個開始找朋友尋投資,H把好消息帶來的那天,還特意請大家吃了京城有名的湘菜“百米粒”。
中途雖然是波折不斷,但好在最后拿我們下了300萬投資。
分批次打款。
走完流程,第一筆款真正到的時候,已然是七月份。Y和H帶著我在宜家滿心歡喜的挑選辦公用具,從桌子、沙發、臺燈到細節上的排插紙抽,我們幾個都像布置自己的家一樣,滿心歡喜,事無俱細。
當我站在西直門橋邊上的大廈,看著樓下車水馬龍生機勃勃的景象,幾乎覺得這青春即將觸到云端。我今年20歲,我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喜歡的前輩在一起,親手設計著一款完全沒有抄襲國內外任何競物的社交產品。每天在白板上反復畫著APP頁面的構架圖和邏輯線路,同技術歐巴一起測bug,找設計師朋友來不斷優化UI,就連坐地鐵時,我腦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能在網絡不穩定的突發情況下,盡量使用戶體驗得到更好的滿足。
產品上線的第一天,我感覺像個“新手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整個人的狀態都是在小心翼翼和得意洋洋夾縫浮游,我擔心它不夠成熟,不夠招人喜歡,又擔心作為孕育者的我無法給予它一個健康、富足,自由規范的生活環境。
畢竟,作為原創品,它這一生注定艱難。
預設過很多波折,卻從未想過會夭折。
產品上線不久后我們的投資方就出了問題,具體原因不便透露,但總之,最后都只能用運氣不佳來形容了。我和H在紅葉剛染半面嬌的時候去爬香山,一個70后,一個90后,站在半山腰上原本想放聲痛吼,最終卻只挽出聲嘆息來。那段時間人民日報微信上登了我的第二篇文章《你覺得糟糕,未必是真的糟糕》,引來很多讀者的勸慰與鼓勵,其中有個讀者,還特意找到我,詢問了具體事項并提出給予幫助。雖然最終并未起到實質作用,但我仍滿心感恩,感恩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這世界充滿善意。
之后,我的生活,就如同北京冬天漫長的霧霾般陷入了僵局。
和幾位前輩吃完散伙飯,在西直門的辦公室再沒有打開過,至于產品,我們拼盡全力把它完善并更新到了力所能及的版本。至此,上面的用戶幾乎再沒有增長。那個曾在我眼前野心勃勃的童話帝國,就此坍塌了。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不能說沒有預料。
畢竟過程當中的確有很多關于團隊、思路、產品定位及把控等因素,在尚未清晰摸準的情形下,就被擲去冒險。想來,即便最后不是因為投資的關系,這款產品也未必能如期崛起。做事情和做人,說到底,都是異曲同工之妙,沒有無緣無故的衰,沒有莫名其妙的興,在所有看似意外的結果背后都早已埋好伏筆。
只可惜人心與事實總背道而馳,再正能量的道理,都抵擋不過壞情緒的侵蝕。接下來很長時間里,我都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焦躁狀態,每天早上睜開眼,我就覺得絕望極了,做什么好像都變得沒有意義。
體重與日俱增,存款日益縮減。
工作有煩惱,房租有壓力,天氣越來越不好,地鐵上能夠呼吸到的新鮮空氣也越來越少,我不知道,自己還留在這樣糟糕的城市干什么。
再次見到H時,我把這些喪氣話一股腦全都倒了出來。在東四環的某個咖啡廳里,我把杯子捏的死緊,最終因為太過于悲憤而不小心打翻在側,大抵還是年輕,沉不住氣,憋了許久的壞脾氣有些無處遁形。尤其是在如此親密的人面前,更是克制不住內心的壓抑與委屈。
“你為什么覺得難過?”H問。
如果是懊惱,完全可以趁機借氣打力。如果是氣餒,何不在現實中反省努力。可如果是丟人呢,我垂下眼眉來,逐漸體會到一直卡在心里的那根刺是什么。“可能比起失敗,我更在意別人的眼光吧,害怕丟人,害怕被說無用,害怕別人詢問的眼神和八卦的言論……”我的聲音越來越小。
H聽完,不禁笑道,果然還是孩子氣的邏輯。
面對H這話,我有些自慚形穢,說起來,對產品投入精力和資本最大的人是他,為眾人扛風遮雨化解危機的也是他,這件事沒有做成,最該忿忿不平在此叫囂的人是他。可他此刻卻能夠如此從容的笑意迎面,真叫我不禁佩服。
后來,在H的開導下,我逐漸變得平和不少。
一件事情失敗不可怕,沉淪在失敗里才可怕。一個人失望不可怕,反復原地踏步才可怕。
就像蒲公英只有告別風的溫柔,才能永久堅硬存活下去。自我都是不停被所獲得和給予的力量刷新塑造的,推翻,重建,推翻,再重建,這樣無數個狹小縝密的片段被串聯起來,才是本來的生活。相信我們,終究能夠在最近一次的重建現實中尋到根源。
正如奧修在《沙的智慧》中所言,其實這一切的后果證明,并非生活是錯的,而是自我是錯的。生活原本是非常令人滿足的,它是純粹的喜悅,它是由被稱之為喜樂的東西所做成的。是自我在阻礙,它不允許你去生活。一旦你臣服,即使只有一個片刻,如果在那個臣服當中,窗戶便打開了。
大海從不會因為潮岸的摒息,而停止流動。
太陽從不會因為烏云的遮蔽,而放棄發光。
究竟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強者?就是那些將自己所受到的壓力和悲苦在恰當時機終結,且不會再傳遞下去的句號者。他們擅長告別,擅長將事物理性的劃分階段對待,在不同階段適度拋棄過去,能夠始終以尊重的姿態,去平和面對生命中一切突發或蓄謀已久的傷害。
他們從不強顏歡笑,亦不自甘墮落。
他們總是能夠在一團模糊中戳中要害,哪怕疼,也要將舊日框架里的靈魂拉扯而出。而至于像我這般不敢直面所謂“丟人”的小情緒,才是弱者。
好在,就連我這個弱者如今也不再終日沉溺在過去的陰影之中,我去了新公司,依舊流轉于自己很喜歡的行業,依舊遇到了很對脾氣的同事,每日吃吃喝喝,業余寫寫懶懶,日子順遂而有趣,就算面對再鬧心的事情我都不忘提醒自己,瞧,只要揮手告別,就能收獲新的所得。
這世上沒有任何走過的路是徒勞無功,分別都是為了更好的相遇。好比我和幾位前輩雖然都暫時分開,失去了每日相處的親密,卻得到了彼此之外更廣泛天地的新奇意義。Y跑去做了自己的公關公司,曾經的創業經歷使得他這次的事業很快風生水起,70后的H自己在家隨手接媒體項目,還時不時會來聽聽我這個“相對年輕人”的新意見,一來二去,大家似乎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若是將來再次面對糟糕境遇,需要你狠心去告別的時候。
就請你記著:
災難,永遠意味著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