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感到很難過,是因為當看到做子女的對父母不孝順時,我內心就會涌出一股憤怒,我希望所有的親子關系都是幸福和諧的。但現實往往不如人意,矛盾由此而產生。
晚上的心情不是特別好,有很多的想不通,看不透。我的世界和他人的世界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今天在醫院看望妹妹,看到產房有一個女兒對母親的不滿和抱怨,甚至還有許多的情緒,邊說邊指責說媽媽的許多不是。
作為旁人的我,真的有一種聽不下去的感覺。想不通為什么女兒會用這樣的一種語氣和自己的媽媽說話,也許她是用情緒處理問題。也許是她內心積壓了很多的情緒,沒有地方發泄。我們總是把自己最壞的脾氣來對待自己的最親的人。
最讓人難受的是,當下的她根本不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她的手指永遠指向別人,指向母親的不是,老公的不是。
讓我想起原來在工作的時候,也會遇到這樣的同事,特別喜歡抱怨,負面情緒滿滿的。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會有一種特別壓抑的感覺。有時候這樣的情緒還會被傳染給自己。
回憶起自己前幾年沒學習我情緒管理,我同樣也會抱怨別人。
這樣的情緒時間積壓久了,它會升級,它會越積越多,總有一天,會出現一個引爆點。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會有一些失禮的行為和言語,做過之后才開始后悔。所謂當局者迷,自己在發泄情緒的時候用言語傷害他人,根本就不知情。
學習情緒管理是人生的必修課,因為無論是與夫妻之間相處,親子關系的相處,以及與家人和朋友關系的相處,都是和人打交道。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的煩惱。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我也希望自己多一份自我的覺察,不要輕易將負面情緒對自己至親至愛的人發泄。因為這樣的做法,既讓自己感覺不好,又傷到了家人的心。這些都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大道理都懂,知道很重要做到最重要。
每當有情緒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因為什么事情讓自己感覺不好了?
此時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這樣的感受讓你有一個什么樣的想法呢?
接下來你打算如何去做呢?
就剛才的案例,當我看到別的孩子對父母不尊重,有失禮的行為言語。
產婦怕媽媽太辛苦,花高價請了月嫂,媽媽又擔心女兒花錢太多,在月嫂面前滿是不開心的臉色。女兒非常生氣,說自己在坐月子,媽媽又沒有精力帶小嬰兒,媽媽也用生氣的言語罵了女兒。女兒滿是委屈,說自己剛生完孩子不能生氣,還在醫院里看媽媽的臉色。說自己愿意花這個錢,因為有了月嫂的幫忙可以讓家人輕松,自己也可以睡個好覺。接下來就是長達好幾分鐘,女兒對母親不滿的言語發泄。
聽完女兒對媽媽的那番話,雖然我很理解她的心情,但我非常不認同他這樣的做法。我會覺得這是一種不孝順,不公平,不平等的對待。似乎就是一場語言的暴力在上演,這樣的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見。
她站的角度比父母更高,用情緒在處理對父母的不滿。這就是一種極為不孝的態度,至少在我的家里,不允許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為什么不允許自己的家里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這讓我想起了我父親對我奶奶的方式,父親雖然很善良,也很孝順,但有的時候脾氣上來了,也會對奶奶大喊大叫。可能小時候自己看的太多了,自己沒有力量去勸阻父親不要這樣子對奶奶大喊大叫。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啊。奶奶去世的時候,老父親哭得最傷心。
我們中國有多少這樣的兒女,明明特別愛父母,但總是無法去表達愛和建立好那份愛的連接。說的通俗易懂的,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愛。
好在自己學習了如何去處理情緒的許多方法,現在我的心情似乎平靜了許多。人人都有情緒,一會兒會過去。
什么是情緒呢?
負面情緒是一種內心需求未被滿足的外在表現。可能是傷心、難過、沮喪、無助,無望,憤怒等
認知情緒
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
情緒沒有對錯,任何情緒都是被允許的。
情緒會來也會走,情緒會互相影響,情緒會轉化,也會轉移。
傳統處理情緒的方法是什么呢?
逃避、壓抑、控制。
傳統家庭里,許多負面的情緒是不被允許的,所以我沒有辦法去學會和情緒友好相處。經常把情緒壓回去,還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對待他人,處理自己的情緒。
有情緒不可怕,如何看待如何處理最關鍵。
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1.給自己創設一個積極暫停角,可以是衛生間、床上、走廊上,也可以是帳篷里,或者書房里。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可以去冷靜角休息幾分鐘再回來。
2.從沖突中撤離,立即離開讓自己感覺不好的環境。
3.做運動,通過運動來消耗能量,趕走負面情緒。
4.去做一件自己特別開心的事情,比如說聽音樂、閱讀、看一場電影。如果負面情緒比較多,可以去看一場特別感動的電影,讓自己痛快的哭一回。
5.情緒誠實。表達情緒誠實的兩個句式,分別是你句式和我句式。
我感覺…是因為…我希望…
你感覺…是因為…你希望…
6.學會共情。共情是理解他人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
7.同理心。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又能夠關照到他人的情緒。
8.正面語言和行為。說正面語言,做積極的事情。
避免評價他人,指責和說教。這似乎是常人特別擅長的,但往往也是別人特別討厭的方式。許多的矛盾沖突都來自于抱怨,說教和評判他人引起。
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和練習。有句話說: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用積極正面的行為,鼓勵性的的語言,去對待孩子,對待家人,對待父母。因為人人都需要鼓勵,而不是指責抱怨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