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多年以前的朋友,分開以后一直沒有過聯系,有一天突然聽別人談起,說她目前過的很不好,丈夫酗酒,喝多了就會拿孩子和她出氣,她為了孩子一天天隱忍,期盼孩子大了就會好些。偶然一次我和她見面了,她還是一副不韻世事,云淡風輕的樣子,我雖然關心,卻沒有去印證聽到的傳聞真假,只是聊一些孩子教育的問題就分手了。
我是關心她的,但是更明白,有些傷口,只適合獨自一人舔舐療傷,卻不需別人的同情。說出來的痛苦,仍然是痛苦,仍需要自己去面對。一旦被別人揭開,那僅存的一絲尊嚴也會傷感落幕。
每個人都不能體會身處婚姻愛情糾葛的當事人的心情,一千種婚姻就有一千種矛盾的問題。成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她可以選擇忍受,也可以選擇離開,但是必須是自己深思熟慮,心甘情愿的選擇。
我尊重她的任何決定。
經常聽到有些人在大馬路上偶遇了同學或是朋友,熱情的拉著對方的手,一開口就問:你是不是離婚了?孩子判給了誰?仿佛關心的不得了,殊不知同學在尷尬的回答問題的同時,卻在心里已經轉身離去。驚恐的環視周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默念:你是上帝派來整我的吧!唯一的一點同學情分份也隨著問題飄散而去。
在國際交往中,戀愛婚姻被外方人士看作是“不可告人”的“絕對隱私”。如果問及“有沒有對象”、“結婚與否”、“夫妻關系怎樣”、“婆媳關系如何”等類似一些與戀愛、婚姻、家庭直接相關的問題,都不僅會令人不愉快,甚至會使人很難堪。對此,外國人的見解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隨意向外人打探此類家庭問題,極有可能觸動對方的傷心之處,傷害其自尊、自信之心,令對方感到不自在。在有些國家,向異性打探這類問題不僅會被對方視為無聊至極,而且還有可能會被對方控告。
所以,不管如何關心對方,如果她不主動找你傾訴,就是她能挺住,我們就不要愛心泛濫問東問西,婉轉含蓄的表達問候足足矣。
朋友間最好的距離是,我需要你時,何時何地,電話一響你就接通,給予最信賴的幫助。
不需要的時候,彼此互相祝福,互不打擾。
所以,不問,也是成人式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