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底,Meerkat真人視頻直播在APP Store上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匯集了30多萬用戶,并迅速拿到1400萬美元的融資。隨后,國外的幾大巨頭,snapchat、facebook、twitter紛紛涉足,后者更是斥資近億美元收購直播應用Periscope(此處參考《映客直播如何做到營收1億日活1000萬》)
2015年6月開始,國內移動直播行業開始萌芽,標志性事件是映客的上線。時隔不過5個月,就獲得千萬級的A輪融資,半年內實現完成融資三連跳,營收過億,號稱日活千萬起,活躍主播6萬余名。隨著花椒、17這類移動直播虎虎生威,移動直播行業便成為資本的寵兒,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然而,每個興起的互聯網領域,都會有一堆扎堆者,未來到底是像團購、打車這般,最后剩下寡頭市場,還是像匿名社交這樣,整個都變得悄無聲息呢?且聽周五來幫你梳理梳理吧~
一、移動直播行業的興起及現狀
1、直播行業的興起
若單獨說直播,其實是個歷史比較悠久的行業了。2005年,第一家PC直播網站9158成立,其后,出現了六間房、YY等PC端直播,其中9158和YY在過程中發展了直播云動模式,較好的保證了用戶體驗。游戲直播則從2013年興起,大量PC端游戲直播網站涌現,同時陸續開發手機端直播軟件。接著如上文所說,2015年,映客、花椒以及BAT各家的不斷跟進,直播向著全民直播發展。
2、直播行業的發展階段
視頻直播的發展階段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PC端傳統秀場直播,商業模式主要是簽約主、禮物打賞等;第二個階段則是隨著游戲直播的興起而出現,以斗魚、龍珠等為代表,主要是虛擬道具購買為主的商業模式。
第三階段是以明星、網紅、綜藝、電商等開始的直播領域,進入所謂的泛娛樂直播時代,直播門檻低,主要走的還是粉絲經濟和網紅經濟之路,竊以為,當前的視頻直播就處于第三個階段。
而能夠展望到的第四階段,應該是泛生活、場景化的直播,結合VR、AR技術,在新聞、旅行、教育等場景進行拓展,不過這個目前還只是構想,照著現在這個秀場直播的同質化如此嚴重的進度發展,什么時候才能有獨角獸沖出來,拭目以待。
3、興起原因
以下分別談談硬件及技術、新消費用戶成長、視頻產業推動等幾個方面談論移動直播行業興起的原因。
首先,隨著智能手機的愈發普及及4G網絡、WI-FI的發展,制約視頻移動直播的技術瓶頸得以進一步突破。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也促使直播的載體在不斷變化,從文字、圖片、短視頻到視頻直播。在這個碎片化的時候,文字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簡易表達場景的需求,圖片、語音又限制了信息的深度。所以文字社交、圖片社交都只是比較淺層次的社交方式,強調交互方式和沉浸式體驗的視頻直播,吸引住了用戶。
其次,90后、00后新消費用戶和網紅經濟在資本刺激下的興起,推動了直播供需雙方的共同發展。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5.1%,其中20-29歲的網民占比最高,達到29%。愛玩求酷的90后、00后遇上秀場直播、游戲直播,天雷勾地火。這里還有一點,城市的發展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增生了二三線城市用戶的無聊空虛感(精神文明建設趕不上物質文明建設這個說法也行),更多的城鎮青年更愿意看美女直播、游戲直播等。另一方面,各路網紅,包括娛樂明星和政治明星們,不斷在直播這個平臺瘋狂套現,不僅讓網紅經濟發展勢頭旺,也讓移動直播更加火爆。
最后,視頻產業的發展及資本的趨之若鶩將這把火燒的更旺。傳統電視逐漸衰退,視頻網站尤其是移動端的視頻APP,有多少年輕人還會將看電視作為主要的消遣渠道呢?交互性越來越強又無處不在的視頻播放,將成為新的娛樂方式。同時,視頻網站已經通過多年耕耘,終于逐漸培養了一批付費用戶,這批用戶的產生,進一步促進了視頻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從資本的熱度來看,見下圖:
很明顯能看出來,資本的熱度有增無減,甚至有人號稱一個千億級市場就要就此打開。
4、發展現狀
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截止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
2015年的相關數據顯示,傳統秀場是當前主流,收入占70.8%;移動直播占3.1%。而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止,視頻直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86億臺,同比增長近90%。同時iiMedia Research還預測,隨著移動直播的逐漸興起,到2018年移動直播收入將在整體直播市場收入中占34.6%。
二、直播產業鏈及網紅經濟發展梳理
先上一張“拿來”的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整個直播產業鏈,基本上是“上有內容+中游平臺+下游用戶”的模式,由明星或者KOL、主播們自行采購設備,在直播平臺上進行內容分發,下游用戶通過直播平臺與主播產生互動并且出現費用的傳輸,而平臺本身負責硬件軟件,同時借助流量進行變現,例如廣告、電商、游戲分發等。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簽約主播、個人主播以及KOL,說到這個,就不得不再詳細說說“網紅經濟”。隨著技術和市場的升級,網紅已經從現象逐漸轉型成為一種經濟產業。通過網絡走紅,通過網絡線上實現變現成為一個鮮明特征。尤其是2016年,以短視頻、直播、電商為主要趨勢的網紅經濟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資本關注,甚至拉動了自媒體的成長(你們愛的papi和胡辣辣,最近可是風頭正盛噢~)。
網紅的興盛也是天時地利人和而造就的。內容消費觀的改變,人們對娛樂內容和亞文化的渴求促進了以各種方式露頭的網紅;自媒體的生長和商業化手段的運作,帶來了用戶的沉淀;內容碎片化、技術手段的進步,這些都是背后的助推力。
而網紅從一種社會現象成長為產業鏈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用艾瑞咨詢相關報告的話說,是產業內部的社會分工不斷細分導致。內容制作專業化、平臺戰略化合作、多元化的變現模式。優質網紅最終會走向IP(好吧,又是一個紅紅火火的概念)制作,這樣就愈發與經濟產業鏈難舍難分了。
但是,網紅目前內容成本低,制作水平不高,管理也比較松散,同質化的現象讓很多網紅鋌而走險,頻頻觸發政策紅線。
三、移動直播分類
移動直播的分類可以從平臺的不同和內容側重點進行分析。視頻類直播平臺,包括樂事,啊不是,樂視、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彈幕類直播則包括我大A站(Acfun)和B站(bilibili);游戲類直播有熊貓TV、斗魚TV、虎牙直播(體育類也算在里面吧)、全民TV等;秀場類直播包括六間房,其實也包含很多移動類直播,畢竟現在大家都在做秀場直播。。。移動類直播就是映客、花椒等;
在所有的產品模式中,秀場模式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秀場直播市場規模就達到75億,進入2016年,越來越多的二、三線網民稱為秀場主播,預估2018年,秀場模式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數據來源:《映客直播如何做到營收1億日活1000萬》)。
另一方面,2016年4月中旬,文化部公布了一則消息,斗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提供含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被列入查處名單。文化部已部署相關執法機構查處涉案企業,將及時公布處罰結果。這說明大量的秀場主播正在觸碰政策紅線,而這也是在同質化情況下謀求出格的一條“捷徑”。
四、移動直播的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走向
任何一個風生水起的行業,早期都是缺乏管理野蠻自發生長的,所以一定會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從行業本身的載體——視頻直播形式而言,目前來看,多少是和當前的用戶碎片化使用習慣相違背的存在。雖然視頻直播方式新穎、方便快捷,但是追求實時性和連貫性的它,與圖片、小視頻不一樣,很難推廣到普通的社交場景中,全民性欠火候。其次,對于直播這種存在,生產者永遠占據著主動地位,而講究去中心化和參與感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滿足感很難持久的獲取。
其次,產品目前以秀場模式為主,然而秀場模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主播達人的資源有限、發展有邊界;2、政策法律法規的管制;3、份額有限;4、發展前景有限,適合用來拉新,但是由于本身的局限性,比如用戶爬墻成本低,所以留存率不高;
最后,大多數移動直播在走視頻社交的路子,但是我覺得目前視頻移動直播不是社交溝通的有效方式,也不是用戶的剛需。想僅靠視頻移動直播一項功能,就做成視頻社交應用的挑戰難度不小,還需要在產品層面上作出調整。
最后的最后,從場景上來說,直播的場景,現在已經被挖掘的很深,再往下走,對流量寬帶的要求以及產品本身的互動性要求很高。而很多人提及的技能培訓、在線教育等,這些為什么要用直播的形式呢?對于live的需求有這么強烈嗎?在線夜總會可能還是需求更大,但是這又是問題所在,直播的4.0時代不知道是不是只是個夢和遠方?
不過,也不用完全悲觀,和現在視頻網站大戰自制劇一樣,未來視頻移動直播應用之間很可能在自制節目上展開激烈角逐。
視頻移動直播的內容生產將逐漸專業化、職業化,形成PGC和版權合作成為主流、UGC為補充的生產機制。而行業本身的競爭,也將從獵奇和好玩轉向注重用戶的需求和價值,凡是不能滿足需求或創造價值的視頻移動直播,在度過燒錢階段之后都難免會被淘汰出局。
總結說:
視頻移動直播市場的繁榮是大趨勢,但目前整體陷于秀場模式和業務同質化,有待于差異化競爭。而真正決定未來競爭的關鍵,是視頻移動直播應用如何去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