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謝承瓊堅持分享211天
平安,大抵是中國人最樸素的夢想。
改革開放剛開始的八十年代。爸爸隨打工潮去了海南。剛上二年級的我,就被媽媽要求連寫帶拼地給爸爸寫信。小小的作業本紙,歪歪扭扭的一頁,總是滿載著媽媽的牽掛:平安歸來。
小心點、看到走、莫打佯晃、早點回來……
只要一出家門,這些聲音都會想起。比口頭禪還口頭禪。
兒子一個人去杭州、去上海、去成都,每上一輛車,每到一個地,都要把相關信息在群里共享。有事沒事,還要打個視頻看看。老母親的心,無外乎寫著兩個字:平安!
可人這一生,能平安順遂地走完的,并不太多。
有人禍。
開開心心去父親那里玩,卻被蓄謀已久的他一把甩下高樓,命喪黃泉。
有意外。
不就下個班么,還偶遇別人家的孩子落了水,縱身一躍,孩子上來了,自己卻再也上不來。
有天災。
嘩啦嘩啦一陣雨,風來了,樹倒了,山洪灌進了城市,爬上了樓房,鉆進了地鐵,乘車的那個他,卻再也上不來。
平安,咋就這么難呢?
正所謂百果皆有因,百因皆有果啊。
小三的攛掇,安全保護措施和意識的不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欠缺……又何嘗不是這一幕幕悲劇的劊子手?!
又如何呢?該如何呢?還能如何呢?
是思考?是行動?還是默默祈禱: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