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承認,在此之前我對攝影一無所知。讓我對攝影充滿興趣是因為我的軍訓。平時訓練的時候可以隨時看到給我們拍照的攝影師,以及天上飛行的航拍機。而當這些影像資料在軍訓匯演時呈現在我的面前,我被震撼到了,同樣也被吸引了。
?感謝我的老師給我帶來了一節生動有趣的攝影基礎課。以下是我摘抄整理的筆記,我愿與你分享。
一.認識數碼相機
1.類型
?
家庭型相機(卡片機)
半專業型相機(長焦相機)
微型可更換式單鏡頭相機(微單)
專業相機(單反相機)
2.介紹
家用型相機
?①定義:主要指那些體積較小,外形時尚,相對較為輕薄的數碼相機。
?②優點:時尚的外觀,大屏幕液晶屏,小巧纖薄的機身,操作便捷。
?③缺點:手動功能相對薄弱,超大的液晶顯示屏耗電量較大,鏡頭性能較弱較差。
半專業相機(長焦)
?①定義:指的是具有較大光學變焦倍數的機型,而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
?②主要特點:
?較長焦距的鏡頭適合拍攝有距離的景物。
?拍攝操作更加豐富,可以進行一些創作。
微型可更換式單鏡頭相機(微單)
?①定義:指的是介于單反相機和卡片機之間的跨界產品,其結構上主要的特點是沒有反光鏡和棱鏡。
?②特點:體積小,具有單反的性能,可更換鏡頭,有著與單反相近的畫質。但是,大多數機身的實體快捷鍵不多,大部分沒有光學取景,與單反相比操控性能較差。
專業相機(單反)
?①定義:單鏡頭反光數碼相機。
?②主要特點:可以更換不同規格的鏡頭,普通相機則無此功能。
?③優勢:豐富的鏡頭選擇,響應速度快,更加專業。
3.鏡頭的分類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焦距為200mm以上的鏡頭
4.光圈
?①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表示光圈大小用F值。
?②對于已經制造好的鏡頭,不可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
?③光圈的功能:
?a.從空間上控制通光量。
?光圈葉片的功能:光圈由多枚葉片構成,通過類似于瞳孔的放大縮小動作來控制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同時光圈還具有調整虛化效果及銳度的功能。
?b.控制景深。
?景深:拍攝有限距離的景物時,可以在像面上構成清晰影像的距離。
5.快門
?①定義:快門是鏡頭后阻擋光線進來的裝置,是一種讓光線在一段時間里照射圖像感應器的裝置。
?②功能:
?a.控制曝光時間,從時間上控制通光量。
?b.高速快門可以拍攝物體的運動瞬間。
?c.低速快門可以拍攝出運動物動感。
?③快門速度單位是“秒”。常見的快門速度有: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等等。
?④安全快門:
?保持手持穩定拍攝的快門速度。
?高于這個快門速度,就能保證手持拍攝的穩定性。
?低于這個快門速度,手的晃動可能會造成照片拍虛。
6.ISO(感光度)
?①數碼相機感光度指感光原件CCD或CMOS的感光速度,通過調節感光度大小,可以改變圖片的亮度,用國際標準化ISO來表示感光度數值。
?②在拍攝夜景和不能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可以選擇提高感光度來增加圖片亮度,但增加圖片的顆粒點,使圖片質量下降。
?③注意:ISO數值越高,感光越強,而噪點也增多。
7.相機曝光控制模式
AUTO(全自動)模式:它一切技術參數皆由相機控制,光線不足時相機可以自動打開閃光燈,被稱為“傻瓜模式”。
P(程序自動)模式:相機根據光線情況,確定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最佳組合。攝影者可調節一些曝光參數,如感光度,閃光燈等,多環境適用。
S/TV(快門優先)模式:手動設置快門速度,相機通過測光來確定一個光圈值。攝影者可以自由控制快門速度,適用于拍攝運動。
A/AV(光圈優先)模式:手動設置光圈值,由相機測光自動調整快門速度。攝影者可以自由控制光圈大小,適用于拍攝景物。
M(手動)檔:手動曝光模式是由攝影者根據自身判斷設置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的拍攝模式。方便攝影者制造不同的圖片效果。
PS:數碼相機內還設有人像,夜景,運動,風景等場景拍攝模式,其實這是數碼相機預先調節光圈,快門,焦距,測光方式及閃光燈等參數值,來適用于不同環境的自動模式。
?二.攝影技法
1.取景五要素
?主體、前景、背景、陪體、點綴 。
2.攝影的景別:
①定義:是指由于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
②景別的劃分(由近至遠):
a.大特寫(人體細節特寫)大特寫重細節
b.特寫(人體肩部以上)特寫重神態
c.近景(人體腰部以上)近景重表情
d.中景(人體膝部以上)中景重形態
e.全景(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全景重氣氛
f.遠景(被攝體所處環境)遠景重氣勢
3.拍攝角度:
①水平角度:
a.正面:照相機的方位正對著被攝體的正面拍攝,能夠清楚地展現出被攝對象正面的形象特征,讓觀眾能看到正面的全貌。
b.側面:照相機的方位與被攝對象成90度角拍攝。側面構圖能夠表達出被攝對象的側面特征,適于表現人物或景物的輪廓效果。
c.斜側面:照相機方位處在被攝對象的正面與側面之間的某一點上拍攝。特點是即能表現人、景、物各種被攝對象正面的主要特征,又能展示側面的基本特征。使構圖形式生動活潑,富有立體感。
d.背面:照相機的方位處在被攝對象的正后方。能表現被攝對象的背部特征,通過背面形象來表達作者藝術構思中的含蓄意念。
②垂直角度:
a.低視點(仰拍):建筑和人物的高大,朝氣蓬勃。
b.水平視點(平拍):建筑的威嚴肅穆,人物正式自然。
c.高視點(俯拍):建筑宏偉,風景壯麗,突出人物臉部特征。
d.高視點(頂拍):拍攝方向與地面垂直
4.攝影構圖:
①基本單位:
⒈點:畫面的視覺中心點。
⒉線:畫面中景物圍繞分布的中心軸,指引視覺的畫面中心線。
⒊面:景物自身或與其他事物構成的平面。
②構圖方法:
⒈三分法:用橫豎各兩臺平行線將照片橫豎平均分成三等份 把整個畫面分成九個方塊,以此作為景物布局的坐標。主體放在黃金分割點上。
⒉中心法:將主體景物放在中心位置,其他景物圍繞布局,畫面主體突出。
a.優點:主體突出、明確,而且畫面容易取得左右平衡的效果
b.缺點:呆板、缺少變化。
⒊平鋪法:將主體景物平均地排放在一起,形成平行或平鋪的布局。
⒋對稱法: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主體景物對稱布放,畫面平衡對稱。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常用于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筑、特殊風格的物體。
⒌兩分法:將主要景物布放在畫面的一半,另一半放置襯托景物或留空,形成畫面的有機對稱。
⒍點面法:眾多人物或物品排列在一起時,抓住其中一個典型的作為主體突出,其他作為襯托物向后或兩排列,既突出點又看到面。
⒎水平線構圖:利用畫面的水平物體形成的水平線,端平相機進行拍攝,給人平衡穩定、舒適自然的感覺。
⒏對角線構圖:將具有線條或隊列特征有主體物對角布放在畫面上。使畫面產生對角平衡感和縱深透視感。
⒐三角形法:是比較常用的構圖方法,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斜三角形。三角形構圖有安定、均衡、靈活等特點。
三.新聞攝影的基礎知識
1.新聞攝影的定義:新聞攝影是一種以照相機為拍攝工具,對正在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現場選擇抓拍瞬間形象,被配發文字說明的視覺新聞。
關鍵詞:
①視覺新聞:以視覺傳達新聞信息(本質)
②現場抓拍:規定采訪地點和拍攝手段
③瞬間形象:將新聞事件的瞬間紀錄下
④正在進行:對于新聞攝影的時態規定
⑤文字說明:圖文并茂,文字和圖片同等重要
2.新聞攝影拍攝手段
①抓拍:最接近新聞事實的本來面目
②擺拍:易引起模式化和新聞失實
③偷拍:常用于批評性攝影報道,但需慎用
3.新聞圖片的文字說明
?文字說明是新聞圖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五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名等諸多關鍵要素,很多時候圖像是無法直接表現的,必須靠文字來說明。
?①類型:
?⒈標題型:具有高度概括性
?⒉解釋型:說明內容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或單位)、事件、背景
4.新聞攝影的形式
①圖片新聞:以單幅圖片為主要信息載體,輔以簡單的文字說明來報道最新的新聞信息的一種新聞攝影種類。
? ? 圖片新聞一般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能抓住新聞事件的核心價值和本質特征,能充分展示新聞人物的典型特征和內心世界。
要求:
? ? ?⒈抓住典型場景、情節和細節。
? ? ?⒉畫面形象要突出、直觀,較強視覺沖擊。
? ? ?⒊善于抓住“決定性”瞬間。這個瞬間形象既具有強烈視覺效果又有較為豐富的內涵。
②特寫性新聞攝影:對新聞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件以“特寫鏡頭”式的表現或從富有個性特征的角度進行揭示的攝影報道。
? 突出特征:
? ⒈用典型細節來表現和概括新聞事件,具有“局部放大”的效果,起到以小見大,以一當十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⒉具有深刻的揭示性,能夠從更深的層次揭示新聞事件的內涵和意義。
③專題新聞攝影:
? ? 指用多幅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全面、深刻地介紹、表現和揭示新聞事件和新聞事物的一種新聞攝影種類。
特征:
?⒈通過多幅圖片有序結合,形成有頭有尾的故事情節。
?⒉是多空間狀態下的多個瞬間形象的集合。
⒊全面、完整、深刻地。
揭示主題。
每張圖片都是典型情節的象征,容易抓住讀者的興趣。
四.攝影記者的素養
1.政治素養: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2.業務素養:熟練照相機的功能,最大限度地 發揮相機的功能。
3.新聞敏感:發現新聞,善于抓住精彩的瞬間。
4.身心素養:吃苦耐勞、不拍艱險、膽大心細。
5.文化素養:要有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
6.道德素養:真實、客觀;尊重他人。
7.法律素養:遵紀守法,自覺維護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作品的版權和記者的采訪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