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二:我的老家
我家所在的縣城地處山間的平原,但這塊平原面積不小,中間還零星的分布著幾座小山,我的老家,就在其中一座山腳下。
我家附近的這座山不是很大,但有點奇特,在未開發前,是一座墳山,小時候聽我爺爺說過,本來山上埋葬的是一些抗日的烈士,還有一座很大的烈士紀念碑,可漸漸的后來,也沒人打理,周邊的人就漸漸的把亡去的老人也埋葬在了這座山上,漸漸的,就從烈士陵園成了荒蕪的墳山,再后來,政府統一規劃成了公園,也給長眠于此的烈士們建立了紀念碑,紀念塔,還修繕了墓地,往日陰森的墳上變成了今日的公園,當然,這是后話。
或許是由于這座山,我家成了山腳下唯一一戶人家,最近的一戶人家離我們大概800米,原來附近還有一家養豬場,后來也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倒閉了,所以,我從出生起。我身邊的,就只有家人,父母,還有就是爺爺奶奶,而父母從我大概五歲起,由于要去菜市場做生意,每天都需要早上兩三點鐘出門,午后才能回家,這也就是說,我小時候差不多就是和爺爺奶奶長起來的,那時候,家里有兩棟房子,我和父母住一棟,爺爺奶奶住一棟,所以差不多從五歲起,我就每天自己起床,然后穿衣服,再打開門,蹬蹬蹬蹬的跑到爺爺奶奶那邊,等著他們起床,然后和他們一起洗臉,吃完飯,再蹬蹬蹬蹬的跑回家,打開電視,一個人窩在小沙發里,有時候一看就是一上午,或者干脆就直接不回家,望爺爺奶奶屋后的竹林里一鉆,在里面追雞,逮蟲,再要不就是在門口那條小路上來回閑逛(家門口有條小路,想上街的話需要從這條路出去,大概500米長,路的一邊是菜地,另一邊是田野,田野的那邊落差大概有三米,我一直慶幸我小時候一個人亂跑沒掉下去過……),當然,有時候要是實在無聊了,我也會壯著膽子往山上爬,不過每次都不敢真正的上山,往往是爬到半山腰就落荒而逃,當然那時候也不知道什么,只記得爺爺說的上面有妖怪,小孩子一個人上去就會被抓走,等等等,現在想起來,也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是傻的可愛。
往往上午就被我這么揮霍掉,然后中午父母回來往往會給我帶點吃的,也談不上多貴,但在我的記憶里,沒有什么比父母每天帶給我的東西更好吃的了(遺憾的是,現在長大了,也吃過很多昂貴的食物,卻總也找不回那種味道),還記得每次吃完父母給我帶回來的“好吃的”,我就差不多吃飽了,你想想,五歲的孩子再能吃能吃到哪去,所以每天吃午飯的時候就成了最熱鬧的時候,每到這時,我就和我媽斗志斗勇,趁她不注意用筷子撥一點給她,或者偷偷的把不愛吃的東西放回盤子里,而爸爸就一邊吃飯一邊看著我耍各種小聰明,但每次都是我哭喪著臉吃完飯,然后媽媽麻利的收好碗筷,提著衣服去門口的一條小河洗衣服去了,而爸爸往往會午睡,我?我要不就是跟媽媽一起去河里“幫忙”洗衣服,再要不就是拿根棍子,在門口的小路上玩耍,想象自己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俠客,手提三尺青鋒,在路邊的草叢里大殺四方,我的對手們毫無還手之力,一個個只能伏在我的腳下,戰戰發抖,(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爺爺都很好奇,為什么路邊的野草都長得一樣,要么都沒有尖,要么都像被什么東西啃過一樣)而每天晚上當我“滿身血污”的回家的時候,迎接我的從來都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媽媽的無可奈何的呵斥,以及給我換衣服睡覺時我死活不肯的掙扎聲。
·······
后來,我開始上學,玩鬧的時間少了,看電視的時間少了,在竹林里追雞逮狗的機會也少了,更別提再“滿身血污”的回家了,相應的,父母對我的約束也多了,雖然爺爺奶奶還和以前一樣,有什么好吃的先想著我,在父母苛責我的時候還是會把我藏在身后護著我,但我還是知道,我畢竟不再是原來那個可以肆無忌憚的小孩子了,我開始學著自己做飯,自己去上學,自己燒水洗澡,周末在父母回家前為他們準備好午飯,然后自己找本書去看,(我喜歡看書的習慣估計就那時候養成的)那樣的生活談不上精彩,只能說很平淡,平淡的深入人心,這一切,知道我上初中時,才發生了變化,因為,我搬家了。
從那個偏僻的山腳下搬到了繁雜的馬路邊,從此,我的世界變了,不再有陰森森的小山頭,也不再有竹林,有的只是蒼白的柏油馬路和來往呼嘯的汽車,它們都來去匆匆,不會因為我的注視而駐足停留,那一刻,我仿佛知道了,我不再是那個山腳下的我了,我不再是大家關注的中心了,我只是我,一個平平常常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