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一篇網上流傳的文章,叫《A4紙上看人生》;標出了人的一生在各個階段度過的時間或花費在不同事物上的時間。文章是按照中國人均壽命76歲計算的。如果按照這個算法,40歲的時候,那張A4紙的表格也就被沾滿大半了。剩下的時間只有一少半,而度過的時間就像Facebook流傳的照片上夾在墻縫中的雪茄,看到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A4紙上40歲的人生以極具沖擊力的方式讓人看到了時間的珍貴,讓人不敢再想象以無所事事的方式就把這一生給過了。不過,難道今后的日子真就要爭分奪秒的活下去嗎?我覺得也未必。生命尤其自然的節奏和規律,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節奏。在這個節奏中,必然是有張有弛、有疏有密、有work hard,也有play hard,還有relax hard的。到了40歲,就知道我的一生并不是沖著完成某個目標而去的,當然更不是為了這個社會或別人賦予你的目標而活的。如果非要說有一個目標的話,那就是要盡情享受這個世界帶給生命的美好,在活好自己的同時,也能對其他人有所幫助(這也是一個人在享受社會帶來便利的時候應當盡的一份責任;當然,也是個人幸福的源泉之一)。
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張配系列照片的高曉松訪談,大意是說年輕的時候是各種慌張,等你不慌張了,青春也就沒了。當時看到這句話還是比較觸動的;因為感覺這幾年來最大的變化,的確就是二三十歲時經常能感到的慌張明顯減少了很多;就像李宗盛在《山丘》里唱的:“終于敢放膽,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但“青春就沒了”這句話,看具體是怎么定義的。如果從生理年齡上看,到了四十不惑的時候,青春期肯定是早早就過了;如果沒過,那可能就是真有病。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新鮮感,不能因為年齡而受到影響;反而是因為自己的獨立自主性更強更具備實現的可能了。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事物那么多,這一輩子的時間都是不夠用的。
今天是兒童節;雖然是孩子們的節日,但我也一大早莫名地早早醒來了。四十不惑,盡力保持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同時又具備孩子們沒有的獨立和執行力;朝著這個方向去,同時保持自己的生命節奏,今后的歲月應該可以是值得期待的美好日子。早上看到一篇文章《8 Habits of Incredibly Interesting People》,里面關于InterestingPeople的8個習慣值得分享:1. They are passionate. 2. They try new things.3. They don’t hide their quirks. 4. They avoid the bandwagon. 5. They checktheir egos at the door. 6. They’re always learning. 7. They share what they discover.8. They don’t worry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ofthem.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