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生長在應試教育的大省,我的青春,實在有些無聊的寡味。沒有小橋流水的悠然,沒有情竇初開的心動,也沒有人仰馬翻的叛逆。我大概就是那種最普通少女,按部就班的上學放學,完成作業,應付考試。然而,現在回想起來,將那些普通日子串聯起來的記憶,溫暖又閃耀。
1.隨著音符跳躍的青春
初中的時候,港臺音樂在內地紅的飛起。那時候,我會把每個月的零花錢省下來,去學校門口的小賣店,挑選最熱門的磁帶,在隨身聽里反復播放。小時候的記憶力也是真的好,在那個不懂談情說愛的年紀,大部分的歌詞都是一兩遍就背過。說來慚愧,現在腦海里記得的歌詞與熟悉的旋律,大多都是初中時候的記憶。
初二的時候,林俊杰的江南火的飛起。盡管早已記不清后排那個男生的俊俏臉龐,但是卻忘不掉他哼唱江南時加速的心跳。靠在窗邊的座位,尋常不過的課間,射在課桌上的陽光,共同構成了青春時候稱不上暗戀的美好。
再后來有了一個256M的mp3,每周都會花2塊錢去校門口的小店下載當時最火的歌曲。抄寫下喜歡的歌詞,在那個稚嫩字體的本子里,寫滿了整個青春。
FIR伴隨著偶像劇《斗魚》一炮而紅。那個時候,我們一眾小伙伴,邊聽著“我們的愛”與“Lydia”,邊為小燕子的命運感慨。甚至在英語課上,給自己起了Lydia的英文名字。那個年紀,校園里最受歡迎的,不是品學兼優的陽光少年,而是打架斗毆的叛逆男孩。我們總覺得,那個常年缺課的少年,真是酷炫,如果和他在一起,就會成為被他寵溺的小燕子。
2.伴著幻想編織的青春
自從上課時候偷偷看完了《幻城》,這些小說仿佛就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在此之前,我的課外讀物一直都是茶花女、駱駝祥子等名人著作。沒有貶低名著的意思,只是覺得,有了言情小說的陪伴,青春時光仿佛更加美好。
可愛淘的《那小子真帥》與《狼的誘惑》幾乎同一時間被引進中國。小說與電影的搭配,讓我們頭一次意識到,原來青春電影也可以這么浪漫。新買的小說,在班級內被借閱一周,再回到手上時,經常是殘缺不全。而明曉溪、饒雪漫、郭妮、左晴雯等人的書籍,也都是大家爭相閱讀的對象。
那個年代,電子書還不發達,網上購物也沒有興起,買書最先想到的地方是從不打折的新華書店。因此,校園門口可以借閱圖書的書店經常是人滿為患。書店里的熱門書,經常出現借閱不到的情形。
長大之后,身邊沒有了可以分享的伙伴,也沒有了這種多人分享的樂趣。
3.因著少年狂熱的青春
現在活躍在大家視線的明星,有好多是在我初中時代選秀出道的。2004年那個說話嗲聲底氣的張含韻,出現在好多男生的語文課本上。2005年的春春和筆筆,則讓原本親密無間的閨蜜,第一次因為偶像不同而彼此冷戰。
那時候的自己,最開心的就是結束一周的學習后,連續3天看選秀。周五超級女聲,周六我型我Show,周日加油好男兒,每天都忙的不可開交。白天上網查看自己愛豆的最新訊息與花絮,晚上觀看直播貢獻收視率。時不時偷偷用父母的手機,給偶像投票,怕被父母發現而擔驚受怕。書桌課本墻壁上,粘滿了偶像的貼紙與海報,那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上海和長沙為偶像現場加油打氣。回想起來,當年高考報志愿,填報4所南方的學校,也是因為年少時候埋下的追星夢。
十幾年過后,那些選秀時候青澀的面龐,早已成熟,散發出更加迷人的光芒。已經工作的我雖已沒有當年的狂熱,卻總會默默的支持,為了這份一路走來的不易,也為了自己當年的狂熱,圓了年少時的夢。
如今,離著奔三的日子越來越近,我再也做不回那個懵懂的少女。謹以此文紀念那平凡卻不普通的青春時光。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我能夠帶著這些珍貴的回憶,繼續跌跌撞撞的前行,感受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