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讀佛史~朱門高僧傳記第22篇

創? 立? 地? 藏? 興? 祇? 園~寬成大師

九華山是一座風景秀麗,有著奇、險、峭、美得風光,位于安徽省池州地區境內。從金喬絕來到此山修行證道,應現事跡,建立到場,此后這里便成為了地藏菩薩道場,也是佛教著名地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高僧輩出,肉身菩薩應現不暇。寺院枇鱗接峙,殿宇林立輝煌。尤其是地藏菩薩肉身,至今保存完好,供奉于月身寶殿地宮之中。

說九華山就必須要寫祇園寺,這座寺院雖然始建于明代,清朝康熙年間曾一度成為化成寺的東寮房,但到了嘉慶年間,由隆山和尚出任主持后,祇園寺在他的大力建設下,成為獨立寺院。咸豐年間祇園寺毀于太平軍的大火之下,唯獨留下了隆山和尚肉身。同治年間又有大根和尚重建,并設壇傳戒。光緒十三年(1887),由淮海和尚繼任住持。光緒十七年(1891),由淮亮和尚住持。光緒二十六年(1900),由常緣大圓禪師住持,后由他的弟子寬楊和尚住持,光緒三十年(1904),寬楊和尚重建了大殿,成為了當時九華山四大叢林之首。以后又由他的師弟寬慈、寬成、寬明等和尚相繼。在寬成和尚住持時,祇園寺在他的擴建和重修下,則更為興盛。

寬成大師(1870——1969),俗姓朱,名榮康,又名朱青年,出家后法名寬成,字鎮顛,安徽叢陽縣人,于同治十三年(1870)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家境殷實,在家中排行第五,小的時候讀過八年私塾,國學基礎很是扎實。他在家鄉也算得上是讀書人了,而且家中富裕,當時他常為街坊鄰居排解糾紛,大家都非常得佩服他。鎮顛大師三十四歲這年,光緒三十二年(1967),叢陽縣發生火燒屯溪鎮事件,鎮顛大師被牽連,而且進了大牢。幸好有一位他同族中的好心婦人救他逃出了監獄,逃出來后,他沒有地方可去,就一路跑到了九華山祇園寺。大圓禪師得知他是蒙冤,而且又是從大牢里逃出來的,本著佛教慈悲之心,就把他收留了下來。寬成大師在寺中,每天聽聞晨鐘暮鼓,經聲佛號,隨生出家之心,請求大圓禪師為他剃度出家,大圓禪師認為機緣已到,見到寬成大師心誠意虔,應允寬成大師的請求,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寬成大師三十五歲時,在祇園寺披剃出家。

寬成大師出家后,繼而就到了鎮江金山江天寺求受具足大戒,戒期圓滿后,寬成大師開始了行腳參訪,朝拜名山大剎,寬成大師到過五臺、普陀、天臺等地,而后回到九華山專心修行參悟。到了民國初年(1912),繼寬慈后出任祇園寺住持。民國四年(1915),寬成大師認祇園寺住持期滿,退居后專心精修,并協助寬明大師繼續興建祇園寺。

民國十年(1922),寬成大師開始在九華山創建華天禪寺,他親自托缽募化,寺院建成后,由康有為為華天禪寺題寫匾額,寬成大師為華天禪寺第一代開山主持。過了三年,寬成大師把華天禪寺交由弟子宏祥住持,他離開九華山去了上海。寬成大師到上海后,想找一個弘法之所。有一天,他和一位小和尚上街買東西,看到街上圍著很多人,他們就走向前去看個究竟,發現那些人在看墻上地一張告示,說是有人想賣房子,圍觀的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寬成大師沒有看清楚,轉身就走了。走了一段路,他忽然停下了腳步,然后對小和尚說:“你在這等我,我一會就回來。”說完他有跑到賣房的告示前,仔細的看了一遍,急忙跑回來對象和尚說:“走,我們先回旅館。”回到旅館,寬成大師思來想去,覺得這所房子無論從面積,還是價格上都很合適,環境也好,如果買下來……。他又陷入了沉思,心想:買來作為一座家廟,來上海辦事的九華山僧人也有了落腳之地,豈不是很好?

于是,寬成大師就與小和尚到了所售房子處看了看,覺得很是不錯。因為寬成大師身上沒有那么多錢,他就找到房主商談,談妥之后,他就到大街上一家當鋪,脫下他身上一件上好的大褂子,與當鋪老板好說歹說,賣了五塊大洋。急忙返回售房的房主那兒,交了兩塊大洋作為定金,轉身又到一家商鋪買了黃紙等,在上面寫了五個大字“華天寺下院”,貼在了剛買的房子門頭上。接著又寫了一張告示:“從即日起,本寺為眾信徒啟建佛七法會,放焰口等佛事活動。”并且到上海其它寺院請了一班僧人。啟示貼出之后,第二天就有人前來聯系了,消息越傳越廣,佛事活動也接連不斷,捐錢捐物的也越來越多。幾年后,寬成大師預算了一下,這幾年的收入建寺院也差不多了,他決定將老房子拆掉,就地建造寺院。為了建寺院,他不租房弘法,先后搬遷了十八次,但卻沒有影響他建造寺院的信心。經過了艱難的創業,終將寺院建成,命名為“地藏寺”,寬成大師卻是開山住持。

地藏寺建成之后,因人們知道九華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所以前來燒香禮佛的人絡繹不絕,香火也逐漸旺盛。當時南京有一位信士之母,身患頑固性皮膚病,求醫于寬成大師,那時寬成大師還是九華山華天禪寺住持,寬成大師就用觀音土,以《大悲咒》加持,然后敷于老太太患處,皮膚病逐漸痊愈,這位信士和他的母親,都非常高興,給華天寺供養了很多財物。后來寬成大師在上海建地藏寺,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

還有當時上海灘很聞名的人物黃金榮,到地藏寺拜訪寬成大師,兩人談話中,黃金榮對寬成大師肅然起敬,并供養他一頂袈裟,而且安排了一個機會,親自給寬成大師牽馬,迎請寬成大師到他經營的大劇院中,為寬成大師素宴接風,這件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上海。

因寬成大師早年曾讀私塾,喜愛書畫,出家之后,在誦經禪修之余,往往會畫上幾筆,在繪畫過程中,漸漸地專攻蘭草,并且得到畫蘭草的神髓。寬成大師開始在畫作上落款為“鎮顛頭陀”,自此寬成這個名字慢慢被人們淡忘了。寬成大師在上海住持地藏寺期間,廣泛接觸書畫名流、文人墨客和達官貴人等,從爾,使他的繪畫之名響譽上海。

到了民國二十二年(1933),寬成大師在上海化得了很多資金,為幫助當時住持祇園寺的寬慈和尚修建祇園寺,并且為祇園寺的大雄寶殿特別訂制了琉璃瓦,使大殿金碧輝煌,遠遠望去非常壯觀。民國二十五年(1936),祇園寺工程結束,寬成大師被請回祇園寺任監院。

冥國二十五年(1936),寬成大師從上海會九華山的時候,是由水路乘船的,隨他一起的還有他多年在上海收集的名貴經書、字畫,以及他珍藏的藝術品,整整有十個壯實漢子,用清一色的白鐵皮箱子挑著。其中字畫就有一千多幅,還有好幾尊緬甸玉佛、雷峰塔磚、鳳毛銅鈴、青花瓷器、供器和法器等。到了民國二十九年(1940),寬成大師再次九華山到上海,當時的上海已被日寇占領,寬成大師在上海遂參加了佛教界組織的難民救濟會,出錢出力,參與救濟難民活動,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時,許多難民跑到上海,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寬成大師本著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精神,收養難民三千兩百多名之多。寬成大師于佛教的建設不遺余力,興建祇園寺,創建華天寺和地藏寺。于國家人民在危難之中,救濟難民為己任,真是一名既積陰德,而又積陽德的大和尚。

這次寬敞大師回到上海一直住持地藏寺,直至一九五0年以后,一九五三年他曾回到九華山小住。一九五六年,寬成大師瀏覽黃山,并在獅子林居住了兩個月。到一九六五年,寬成大師再次回到九華山,被禮請為月身殿住持,同時被選為青陽縣政協委員。年老退居后,仍住華天禪寺,一九六九年圓寂于華天禪寺,世壽九十六春秋,僧臘六十二夏。

寬成大師一生中興盛了祇園寺,開創了九華山華天禪寺、上海地藏寺,主持了九華山月身殿等。寬成大師對佛法精研深究,多年來專研《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等,以佛法理論教導僧眾,以及自我修持和教化大眾等。他以不朽的自我精神,度化著世間群靈。

寬成大師一生嗜性蘭花,他培養蘭花、珍惜蘭花和繪畫蘭花,與蘭花結下不解之緣。此外,他亦從不間斷參禪修法,誦經禮拜等。他一蘭花的孤傲個性,幽然情趣,高尚品格等,來勉勵自己精進修行。他的畫作多以蘭草為重,曾有康有為為他的畫作題詩:“幽芳空谷艷芳姿,史友常懷入室思。試問阿誰同契好,南山四皓發仙芝。”“葳蕤芳姿遇等倫,月明潮水吊詩魂。美人不解離騷恨,紉佩馀香伴此身。”“身距幽界厭繁華,怕到朱門富貴家。樂得安閑清凈里,一生消享是煙霞。”可見康有為是多么尊重和恭敬寬成大師,對他如此高度贊嘆。

寬成大師的畫,在三、四十年代已頗具盛名。他亦能詩,曾作過學禪五絕詩:“七節三花外,端須自得閑。吹毫驚珠蕊,撣垂鳳翎披。蘭澗入禪品,超凡見天真。此趣誰能識,煙霞猶如人。凈石明窗地,春風送嫩寒。素心人不見,獨目寫幽蘭。清品超凡卉,天然妙趣生。風來春撲鼻,不寫世浮沉。”這一首詩,靜觀其意,正好是寬成大師的一生寫照。

寬成大師又畢生以收藏書畫著名,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藝術瑰寶,有張大千的《阿羅漢》、溥心畬《山水》、馮超然的《水閣納涼》、汪亞塵的《金魚戲秋》、張書祈的《雙魚》、戈湘嵐的《八駿》等,以及康有為、馬公愚、沈寐叟書法楹聯等。現已都成為九華山歷史博物館中的重寶,也是一批國家級珍貴文物,共計一千多幅。

縱觀寬成大師的一生,他一心為了佛教事業,為了國家民族,為了藝術與收藏等,都做出了極大地貢獻。他的思想,乃是“樂得安閑清凈里,一生消享是煙霞”;而又是“此趣誰能識,煙霞猶如人”等的孤傲、幽然、高尚的品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