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要點
一、宗法封建制下的道德觀念是 “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
孟子對周天子沒有任何的義務。但秦朝以后,社會格局改變,道德觀念也不同了,人民用新的觀念衡量孟子,就會覺得看不慣了。
為什么說孟子是亂臣賊子?
是因為宗法封建制下的道德觀念是 “主子的主子不是我的主子,仆人的仆人不是我的仆人”,
所以孟子只服侍主子而不管主子的主子是符合當時環境的行為。
但是秦朝過后,社會格局發生改變,道德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所以人都要服侍君主。
而用這樣的新觀念去衡量孟子,自然孟子就是亂臣賊子。
二、儒家和法家的政治述求上有本質的不同:法家要富強,儒家要和諧。這兩個目標當時絕不可能成立。
和諧就是要求,人人追求道德,追求與人為善、與人和諧共存。
但是有個前提,如果你追求和諧,你旁邊追求富國強兵,要爭奪天下。
那么你也不可能追求和諧,所以和諧和富強是不能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