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貸之家發布的一篇名為《干貨投資指南:銀行、基金、信托及P2P理財深度對比》在微博微信傳閱度較高,筆者仔細閱讀了該篇文章,文章對目前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銀行理財、基金、信托、P2P網貸進行了深度分析。不僅從市場需求、產品收益率方面對四類理財產品進行綜合對比,還從四類產拼的發行結構、收益結構、資產投向以及市場監管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度剖析。
最后,文章給出結論:在理財市場監管環境趨嚴的情況下,私募基金投資門檻提高,銀行理財收益率回落,大眾理財需求其實遠遠未達到滿足。P2P網貸行業有其特有的優勢,比如說投資門檻低、小額分散、投資便捷及相對較好的收益表現,相信通過不斷改善合規性,完善監管體系,去糟存精,P2P網貸投資的吸引力仍然非常大。
看到這,或許有大米會疑惑:難道今天的米專欄是要質疑該文的觀點?當然不是,文章有理有據對投資者也是有益參考,只是筆者想要提醒:若要從投資門檻、投資者風險偏好以及產品投向等方面去考慮的話,以上4類理財渠道的可比性不大。
投資門檻不同
過去十多年里,談及投資理財,大眾最為熟知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中國四大金融支柱之一,銀行在設計、發行理財產品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但對于投資小白而言,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甚至幾十萬上百萬的投資門檻,只能望而卻步。
如果銀行理財產品最低5萬元以上的投資門檻算高的話,那么信托產品最低100萬元起的投資門檻則讓普通投資者高不可攀,根據信托法規定,一只信托產品100-300萬的個人投資者不得超過50人,因此投資者哪怕有100萬都很難搶到這個投資機會,這個以資金量為指標的投資門檻很自然地隔離了資金實力不強、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
較之于前兩者,基金的投資門檻顯得有點復雜,按照募集方式,基金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其中公募基金是指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公募基金中開放式基金最低投資金額一般為1000元,而封閉式基金最低100元可投,大家所熟知的余額寶、理財通所對應的產品本質就是公募基金中的貨幣基金,1元起投。相反,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就顯得非常高,2014年7月,證監會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合格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的金額不能低于100萬元。
與前述三者相比,P2P網貸的投資門檻則親民許多,作為一種起步于草根的投資理財渠道,大部分的網貸平臺,起投門檻以100元居多,曾有多家平臺還推出了1元起投。
風險偏好不同
網貸投資者應該不陌生:每當注冊新平臺的時候,多數平臺都會要求投資者做一套關于風險偏好測評的調查報告,幾十道題做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評估也就出來了:保守型、穩健型、進取型三類(也有保守型、中庸型、激進型三類一說)。個人的風險偏好的形成與其家庭財力、受教育程度、投資閱歷、投資取向以及對投資的認識等多方面因素有關,不同的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也不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對風險的偏好也不盡相同。
從前述四類理財產品看,銀行理財品從產品收益方面就分出了保本類和非保本類產品,供投資者選擇;信托產品雖有保本一說,但是剛性兌付早已被打破,且從投資門檻上就對投資者進行了區分;公募基金門檻較低,但是根據其資產投向,又分類出了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基金等很多種,不同基金的風險等級也不一樣;私募基金則更為直接,對投資者的選擇直接確定為“合格投資者”,什么是 合格投資者?相關部門是這樣擬定的: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單位;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
最后是P2P網貸,雖然從產品類型上,不同平臺各有區別,也沒有給出統一的標準,但是平臺的風控體系、背景實力、信息披露以及市場環境、政策監管等多種因素也影響著投資者所承擔的風險,保守型投資者可能會選擇有銀行背景、有風投投資、有上市公司注資等實力較強的平臺進行投資,而激進型投資者大概只會奔著收益去,而不過多考慮安全性因素。
產品投向不同
前文提到影響四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同的原因之一為產品(資金)的投向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投向多為債券、票據、股票、現代資產、基金、信托產品、大宗商品、匯率等標的,其中保本類理財產品的投向主要是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票據、貨幣型基金等信用級別較高、風險系數較高的產品,而非保本理財產品主要投向證券、資金拆解、可轉債等金融工具;
基金的產品中。公募基金投向主要為債券、股票、貨幣、QDII市場、另類投資者等。例如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基金等就是根據資金投向命名的產品。私募基金的投向主要為非上市公司股權,過增資擴股或股份轉讓的方式,獲得非上市公司股份,并通過股份增值轉讓獲利。
信托產品的投向主要為政信項目、工商企業貸款、房地產項目、股權投資、金融機構、基礎產品、債券、股票、基金、紅酒、藝術品收藏等。按照資金投放的不同性質,信托產品可分為貸款類信托、股權投資類信托、權益投資類信托以及組合投資類信托,不同信托產品的資金投向領域不同;
P2P網貸的資金投向主要為個人信貸、房屋抵押、車輛抵押、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票據理財等,不同網貸平臺不同網貸模式的資金投向也不一樣。
除了投資門檻、風險偏好和產品(資金)投向的區別之外,還有收益率的不同(例如文中提到: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跌破4%,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跌破3%,信托產品一季度收益率水平8.18%,P2P網貸投資綜合收益率水平10.25%。)但筆者無意比較四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雖同處金融市場,但各自背景千差萬別,投資者具體選擇什么,投資什么,還得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風險偏好以及掌握的金融知識等指標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