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你眼中的世界,造就了現實中的你。
? 迎面走來一位女士,在資本家看來,這是一個勞動力,商人也許會說:“迎面來了一個商機。”生物學家說:“什么呀,這就是一套反射模式。” 而在你的眼中,或許看到的只是顏值。
? ?從小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成長的我們,從上學那一刻起就就被劃定了前十幾年的人生句號——高考。于是乎,上小學的你,心中有了一個遙遠的目的地,眼中只有升學考試,上初中的你,感覺自己離目的地稍近了一步,眼中依然只有中考,上高中的你,覺得自己已然到了山腳下,只需最后背水一戰,便可到達勝利的彼岸。終于,在無數次挑燈夜戰后,成功登頂,那一刻的你,感覺人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無比自豪,無比的驕傲。
? ?然而在既定的目標達成之后,你的世界里卻沒有了下一個目標,如同一只看不到燈塔的小船,迷茫的漂泊在大學的海洋。
? ?一位首長說,你要想想自己五年之后想干什么,會干什么,并從現在開始往那個方向努力。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卻直白的詮釋了你十八歲前的人生。那時的你,清楚的知道,你要參加高考,要上大學。然而,高考這件看似人生的大事,實則卻是你漫漫人生路的第一站。到站后的你,卻忘了問自己,五年之后,我要干什么,要考研?要參加工作?參加什么樣的工作?需要我現在為之做些什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于是乎,你的大學生活很迷茫,很不堅定,眼界很狹小。這一切,成就了參加工作的你。
? ?受理一項工作,你覺得這項任務很簡單,于是乎便不多加思考,不認真分析,終而導致工作開展中遭受一次次的被動,遇到各種“意料之外”的阻礙,最終嚴重影響了任務的完成。究其原因,不外乎你的主觀臆斷縮小了你的視野,束縛了你的思維。
? ?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面對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你看到什么樣的世界,便會讓你進入什么樣的世界。如果你的眼中只有當前的工作,當前的生活,對身邊的人也僅僅是一種機械的反射模式,那你的生活一定會是一個復印機,每天都重復在三點一線之中。
? ?善于學習總結的人,他的世界一定會是像萬花筒一般,不停的有新花樣冒出來,身邊的人,工作,事物,都是他成長進步的機會。這樣的眼界,自然也就造就了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