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第二十二天,沒有早起去晨讀,早餐后載著豆同學趕往單位,和兩位主任一起面試實習教師。
報名的依然是語文學科最多,數學次之,英語不足。但也只有英語學科實習教師是英語專業,其余的全是非師范院校非語文數學專業。我在想,那些師范院校的大學生為何不見蹤影呢?而這些非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卻早早的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件,準備考取在編教師,加入教師隊伍。“圍城”理論效用么?
面試時,他們講完規定課時,根據其表現,順便和他們聊一聊求學經歷、人生規劃等。有這么幾個發現:
1.這次選擇面試實習教師崗位的,清一色的是女性。從這點看,小學教育,男教師稀缺,不足為怪。
2.落落大方、表現自如的,基本都是學生干部出身,尤其是擔任過班長的,尤為突出。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擔任班干部,覺得浪費學習時間。其實,浪費的有可能僅僅是文化課學習時間,但是人際交往、組織策劃能力提升的學習機會卻把握住了。能力比知識重要,當班干部還是非常值得的。
3.在學校實習比在輔導機構實習過的,試講更規范。她們講授一篇課文,會按照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等環節,環環相扣,步步推進。而輔導機構的實習教師,拿到一篇文章,就開始講考點,全然不去理會孩子們對這篇文章了解與否。教是為了考,考什么教什么,若從小學段就這樣教學,談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4.性格活潑開朗的比寡言少語的,更加適合面試。活潑開朗的女孩,聲音洪亮,充滿自信,有問必答,娓娓道來,注重與聽眾眼神交流。與此相反,寡言少語的女孩,音量過小,緊張膽怯,靦腆應答,不敢與聽眾目光對視。有一個女孩子講授時,眼睛一直看著天花板,講課效果大打折扣。
實習教師的面試,也讓我想起自己在師范求學時,教心理學教育學的肖老師讓我們輪番上臺試講,三年下來,同學們的膽量越來越大,語言表達也越來越規范,知識講授也越來越清晰。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們走上講臺演講,走上舞臺表演,培養其能力,增強其信心。
寒假第二十二天,晚上沒有日更,用的復活卡,偶爾偷個懶,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