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弼,字輔嗣,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黃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齊王嘉平元年),三國曹魏山陽(今河南焦作)人,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
? 有一句描寫他的句子,大家想必耳熟能詳,(頓一下)“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辯能言。”這便是十歲的他,比我們現在的寫起作業時那不耐煩的樣子,不知要好了多少。他在玄學方面可是一名好手。他有一次去拜訪裴徽,他們更談了兩句,裴徽就驚嘆于王弼與眾不同的才華。于是試探道:“無’是萬物之根本,為什么作為圣人的孔子不對它加以解釋,而老子一談到它,馬上就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呢?”而王弼當然沒有被難住,他馬上回答“既然都‘無’了,就肯定沒法表達,孔子因為深度了解了‘無’所以不去說它,只說‘有’,恰恰映襯出了‘無’。而老子對‘無’的了解還不夠深,表面上好像把‘無’說得很透徹,其實只停留在表面,沒有達到‘無’的境界。裴徽聽罷,不由得感嘆于王弼的才華。在當時的玄學界,王弼可以說是穩穩占據頭把交椅。
? 天才,不可能只有天斌。他的家世顯赫,可以說是書香世家,在這個充滿墨香的環境中,小小的王弼知書達理,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風平浪靜的,可想活出精彩,就難于上青天。而王弼,他出生的時期,正始,紛亂無比。他依舊把自己的人生活的精彩。
? 可他在官場上卻不得意,他不僅得罪了不少人,把心思放在哲學上,正始十年他那小小的一份臺朗也被奪去了。樹葉淍零的時候,年僅24歲的他去世了。有些人年高卻碌碌無為,有些人英年早逝卻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