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的工具軟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有一個現象,很多入門者,包括我,容易陷入一個誤區。
比如,很多入門者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尋找工具,試用,再尋找,再試用的惡性循環中。我想開始記筆記,于是百度“怎么做筆記”,看到有人推薦了為知筆記,便下載使用,但總感覺這個軟件不太好用。看到有人推薦 One Note,又去折騰 One Note。最后把主流的比較軟件都試了一遍,筆記卻沒有記多少。
再如,我想寫日記,我會搜索“怎樣寫日記”,這次不是浪費時間在軟件上,而是花了一堆時間在亂七八糟的東西上面:什么手賬啊,日記模板啊,晨間日記啊,最后也沒堅持寫幾天日記。
仔細想想,個人而言,其實還有很多這種思維誤區:
*糾結那種編程語言更好,卻沒有一門擅長的語言。
*買了數位板,就堅持了兩個月的畫畫。
*看了健身的各種資料,堅持了半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
*書沒看多少,在想要不要買 kindle。
*...
在思考這些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詞:“形式大于內容”。
我搜索了這個詞,沒找到什么資料。但我覺得這個詞很好地概括了上面的情況。
做筆記時,筆記是內容,軟件是形式;寫日記時,日記本身是內容,方法是形式;讀書時,讀到的知識是內容,kindle 是形式。
當然,并不是說形式不重要,相反,方法和工具都是提高效率的至關重要的東西。只是,如果花在形式上的時間多于花在內容上,那么就有問題了。
前一段時間,有朋友說想買 kindle,我建議他,先在手機上閱讀,如果能堅持兩個月再去買。因為我知道,他沒有堅持閱讀的習慣,甚至讀過書書都沒幾本,買來的 kindle 最后肯定是放在角落里吃灰。事實上也確是如此,他沒能堅持下來,想買 kindle 也是當初的五分鐘熱度罷了。
先放棄形式,專注內容,如果能堅持下來,再去考慮形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不用急著買健身卡,先堅持基本的室內運動兩個月,如果能堅持下來,再去買也不遲;如果你想記筆記、寫博客,或是寫寫其他文字,一個電腦自帶的記事本或者一支筆和一個普通本子就足夠,其他的,堅持兩個月后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