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鑫是時間管理實踐專家。從2007年開始,他專注在實踐管理領域的實踐和分享,期間為來自不同行業(yè)和層級的個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顧問服務,同時應邀為企業(yè)進行時間管理培訓,被認定是中國最有實戰(zhàn)經驗的時間管理專家,他希望通過對時間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廣,讓更多的人進入高效率慢生活的狀態(tài)。
這本書,準備2分鐘,預習2分鐘,影像翻閱4分鐘,復習14分鐘。一共花了22分鐘。激活與寫讀書筆記同步。
第一個觸發(fā)詞,認識時間黑洞。
時間黑洞,顧名思義,它會永無止境地吞噬你寶貴的時間,這絕非聳人聽聞,它是確實存在的。
你仔細想想看,比如說,下午去逛超市,先買點水果,估計最多20分鐘搞定,走進超市的時候就在想,買什么水果呢?看一下蘋果,不錯,香蕉再打折也不錯。后來發(fā)現(xiàn)還在賣果醬,于是又買了一些。不知不覺中,預計半小時的時間預算,最后變成了一個小時,這就是“超市時間黑洞”。
還有“電視時間黑洞“,這個黑洞實在太普遍了,不再贅言。
我們現(xiàn)在遇到最多的就是“網絡時間黑洞”。早晨剛剛坐到辦公室,睡到好電腦打開,可以開始一天的工作了,不過都會先打開QQ和微信,看看誰在,順便聊會兒天,再看看最新的娛樂新聞。
順著這個思路,我繼續(xù)往下想,“網絡時間黑洞”,又可以分成“電腦時間黑洞”和“手機時間黑洞”。其中“手機時間黑洞”占用的時間更多,對于普通人而言,主要是“微信時間黑洞”,而對于自媒體人而言,則要多一類時間黑洞,就是“自媒體平臺時間黑洞”,即使已經發(fā)過文章了,但一有新的評論,或是新粉絲,總是忍不住要瞅一瞅。還有更浪費時間的做法,就是不斷刷新閱讀量,做沒有意義的機械動作,只為了自己的即時滿足感。
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提供很多引人注目的信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的同時,消耗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膨脹。
我們一開始,是出于非常單純的目的逛超市、看電視、找資料,但最終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就像開始拉著一根繩子,最后卻拉出一頭大象。
第二個觸發(fā)詞,如何找到自己的價值觀。
什么是價值觀?雖然經常有人提起,只知道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他們具體指什么,還真的不知道。
所謂的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這樣看來,需要先找到自己的價值觀,然后才能根據(jù)價值觀,對人和事物作出評估,最后才能決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但是我的價值觀究竟是什么呢?我平時是以什么為標準來評判事情的呢?聚集哪件事情,對我而言更加重要呢?
第三個觸發(fā)詞,戰(zhàn)勝拖延癥。
戰(zhàn)勝拖延癥的方法有很多,鄒鑫提供了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番茄鐘”。
每次到一個番茄鐘,休息五分鐘,連續(xù)吃掉三個番茄,休息15分鐘。如果已經到了25分鐘,就要強制自己休息。
這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需要敲黑板,劃重點。這世界上學東西最快的是笨人,因為他們愿意先嚴格按照老師說的一步步做,聰明人明白老師的方法后,就自己擅自修改步驟,兩步并做一步,結果繞過去的始終要補回來,小強就屬于笨人!
第四個觸發(fā)詞,培養(yǎng)習慣,首先要找到驅動力。
鄒鑫的一個朋友叫戰(zhàn)隼,他跟我一樣是在替公司做項目管理,用業(yè)余時間寫一個探索如何提升個人學習能力的博客,他養(yǎng)成的習慣是每天閱讀一本書,進行了378天,看完429本書,寫了379本書的書評。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問自己,我為什么要養(yǎng)成這個習慣,并且寫下來,而不是去打印什么表格。
那么你每天要閱讀一本書的原因是什么呢?閱讀完,還要當天寫完一篇讀書筆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找不到一個能讓自己長期堅持的理由,那么這么困難的事情,一定堅持不下去。
我捫心自問一下,每天閱讀一本書,并當天寫完一篇讀書筆記,我的原因是想認真地堅持100天,寫100篇讀書筆記,看一看效果到底有多大。像戰(zhàn)隼一樣堅持378天,坦白說,這是我的第24篇讀書筆記,我寫下第1篇讀書筆記的時間是10月1日,時間已經過去了53天,2天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我都沒有做到。
最要命的是,《小強升職記》這本書,我是第二次閱讀。
怎么辦?我要焦慮嗎?
事實上,我并不焦慮,我要悅納自己的懶惰和不完美,一天一本書,如果頭天完不成,第二天加把油補一下,但不能超過兩本書,不然我會總是寄希望于今天看不了,就明天看。
最好的辦法是,一天一本書和一篇讀書筆記,勻速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