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之局:寵而不驚,辱而不卑
《小窗幽記》:“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世人喜歡受寵愛而畏懼羞辱
得道之人寵辱皆忘,寵辱不驚
不為心外之物所累
只有擺脫虛榮妄念的束縛,淡泊名利
才能真正獲得內心的寧靜
得失之局:得而坦然,失而淡然
古人說,“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處心積慮未必能得,放手后退未必是錯
不如一切隨緣的好,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
一切隨緣,順其自然,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利害之局:見利必先思害
古人云:“利害相生”“有一利必有一弊”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利益和禍害總是糾纏在一起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
不可因利欲而迷失良知,忘卻了自己
禍福之局:福禍相倚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災禍面前,不必恐懼,而是積極應對
不好的事情會慢慢向好的方向轉變
貧富之局:貧而有志,富而不驕
古人云: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
世間有貧富差距是難免的
貧者應該做到的是貧而有志
以自足無求為樂
富者應該做的的是富而不驕
不奢侈,能知足,樂于施舍
人不可因清貧而喪其心志抱負
亦不能因富足而驕奢淫逸。
貴賤之局:貴賤皆人定,也因人變轉
古語云:敬遇賓客,貴賤無二
人貴不在財富多少地位多高
而是心地向善,不忘天下
人賤不在貧苦不在落魄
而是心地卑微,滿身銅臭奴氣
苦樂之局:苦樂是天道,本來兩相依
《菜根譚》:“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
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苦與樂,相互對立,相互依存
有時互相交替,有時互相融合
最大的歡樂,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辛苦之中
同樣,春風得意的盡頭
有可能是悵然失意的開始
成敗之局:勝不驕,敗不餒
古人云: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
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人生多有坎坷,成敗皆是過程中的階段
成功了,繼續竭誠向前
失敗了,也不必悲哀嘆息
不以成敗論英雄,而看其胸懷志氣的高遠
生死之局:明生死,重大義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道教則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佛教要超越生死,涅槃解脫
但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規律
做人,生要追求價值,死要順其自然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